单电相机全程实拍:一部汽车的诞生


    现在哪种相机风头最劲?单反?——单反火爆是一两年前的事了,现在摄影圈里最流行的一个词叫“单电”!

    单电相机全称为单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通过高素质镜头群以及组件的支持,单电相机实现了比准专业DC更出色的画质,同时,兼具DC的强大的功能可拓展性,比如艺术滤镜、高清视频等功能。

    这样介绍,可能还是过于技术化,其实,在坊间有一种尽管不太准确但更加流行的叫法----“世界上最小的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或者干脆就把它叫做“微型单反”。不用说,单电相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小”。相机做到“小”并不难,满大街的卡片机小得可以握在手掌里,可是,在“小”的同时,还能拍出高品质的照片来,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我们看到专业摄影师背着的都是清一色的笨重的相机。可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你去旅游,本来是为了放松身心,却不得不随身背着一块“大砖头”,过不了多久,你就烦了。

    我有一位亲戚,家境不错,让商家一忽悠,便买回一部高档单反外加三个牛头,装了满满一箱子。可是,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后悔了。到海边玩,走到哪里,拖到哪里,累得满头大汗,叫苦不迭。

    两口子这才明白,专业相机是给专业摄影师或摄影发烧友准备的,普通老百姓拖着如此笨重的摄影器材,只为了在游玩时拍几张风景照,留几张纪念照,这太搞笑了!从此,破费了好几万元的摄影器被束之高阁,卡片机再度受宠,甚至有时候直接用手机拍照。

    可是,用卡片机和手机拍照方便是方便,但照片效果大打了折扣,想拍出艺术美感来更是难于上青天。难道就没有一种相机,机身小巧,携带方便,又能拍出高画质的照片来?

    以前,这真是一个梦,但现在,梦想照进了现实。这就是我上文提到的单电相机的问世。相对于卡片机,这种相机价格稍高,但对于“大部头”的准专业和专业反单相机来说,它的价格又比较便宜。所以,权衡力弊,还是给自己配备了“新式武器”----奥林巴斯E-PL1。

    这种相机真的如媒体宣传得那么神奇吗?果真能拍出让我满意的照片来吗?上周,有机会到京郊一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参观,我有意把单反扔在家里,只带这部奥林巴斯E-PL1,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看看这款单电相机究竟能否顶替我的那部单反。我要让你把一部汽车的诞生过程纪录下来,责任重大,奥林巴斯E-PL1,你行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铁了心地去拍汽车,但一进入汽车厂区,看到路边美丽的花花草草,心里还是发痒。这是我这次参观之旅拍下的第一张照片,那个红红的果实我叫不出名字。拍摄这张照片用的是14-42变焦镜头,可以实现背景虚化,对色彩和细节的捕捉非常到位,连果实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拍出这样的效果,真的让我出乎意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呵呵,既然拍了第一张,那就趁还未进入车间多拍几张吧。前景、中景、后景,层次分明,色彩还原自然、生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最常见的月季花,花瓣上的露珠表现得十分充分。但是,不能再多拍了,再拍,邀请我们来参观汽车的主人就有意见啦。转入正题,进入车间,拍摄汽车流水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进入车间,迎接我们是一辆崭新的汽车。我和一起来参观的有近20位职业记者,看到同行们抱着沉重的单反相机跑来跑去,我一只手握着E-PL1,悠哉游哉。更重要的是,我不敢说我拍的这片片一定比他们的好,但跟他们拍的比起来,绝对不丢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隔着一面玻璃墙,抓拍流水线上的机器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机器人在焊接,可以看到火花四溅。注意,我几乎是在跑动中拍下这些画面的,因为讲解员一个劲儿地催我们快走,没办法,好几个车间,不加快速度,一天也看不完。幸运的是,E-PL1机身防抖,即使在快速移动中,我仍能捕捉到精彩瞬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来张特写:轿车车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车门被安装到车身上。需要说明的是,整个过程中,我未使用闪光灯,全部用自然光拍摄。能在昏暗的车间里拍出这样的效果来,两个字:“满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流水线一直在“流”,我也一直在跟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等待安装其他部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隔着安全网拍到的工人在安装座椅的画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安装方向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检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准备安装车轮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即将装配完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锃亮的汽车、反光的地面加上一排排的灯,将车间打扮得像79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最终检查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辆新车下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后视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车前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手自一体。相机捕捉的细节非常清晰,色彩也非常真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手刹

    至此,整个汽车流水线参观结束,我用E-PL1拍了几百张照片,完整地纪录下一辆汽车从第一个部件被机器人放到流水线上,到一辆整车下线的全过程。为了赶时间,我在拍摄的时几乎没有时间构图,但拍出来的效果令我非常满意。一部如此小巧的相机,可以根据我的需要更换镜头,可以配备艺术滤镜,机身防抖。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最后,还有一个谜底需要揭开:单电相机是如何保证照片品质的同时完成“瘦身”的?这要感谢Micro 4/3系统。2008年8月5日,奥林巴斯和松下共同宣布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数码相机格式——Micro 4/3系统。该系统舍弃了4/3系统(Four Thirds System)的镜箱(及沿伸而来的五棱镜、光学观景窗)结构,而是采用了电子取景窗或相机屏幕取景的方式。

Micro 4/3系统的魔力在于取消了传统数码单反的反光镜结构,以此缩短法兰距,使得机身的厚度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缩小整机的体积。Micro 4/3系统的法兰距约为传统单反相机的一半。就拿奥林巴斯最先推出的E-P1来说,还未上市就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达到了120 mm  x70 mm  x35的几何尺寸,所以,称它们为“微型单反”,其实也挺贴切的。(完)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