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 周日
6月3日至5日,到河南出差。
上一次到河南是1999年12月,郑州是我做“图书库存积压系列报道”的第一站。那时做记者刚一年多,白天采访,晚上梳理,再计划第二天的采访,大概在河南停留了三四天。期间,还到曾经赫赫有名的郑州亚细亚商场门口看了看。商场已经倒闭,站在门口想起的是从前特别流行的一句广告语:“中原之行哪里去,请到郑州亚细亚”。
再来郑州,感觉整个城市变化真大,有大省大都市的气魄。
我算是半个河南人,我喜欢听河南人说话,女士说河南话似乎更好听,我一直想学河南话,但到现在也只会简单的几句。我喜欢吃河南的烩面,我还喜欢喝胡辣汤。
6月5日,我们抽空去林州市看了红旗渠。
红旗渠早有耳闻,但是,实地去看,还是很震撼。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当年使用的劳动工具,以及劳动人民用绳子吊在半空敲击石块的模型,确实想流泪。
在悬崖峭壁上修渠,林县人民真的很伟大。难怪后来外国友人参观时说,这不是人修的,是神修的。红旗渠总设计师、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不过30岁出头。工程设计人员吴祖太,还不到30岁,他没有看到红旗渠竣工就牺牲了,年仅27岁。
资料显示,为了建成红旗渠,当年的林县人民,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凡是想着人民,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人民都会记住他。他的名字也会被写进历史。相反,做表面文章,糊弄人民,甚至与人民的利益、需求背道而驰,人民也会唾弃他。
在红旗渠,给我们讲解的导游名叫申慧,她在林州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去年组织的公开招聘导游考试中名列总成绩第一。她讲得特别好,把我们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次行程安排得很紧,到河南,知道和河南的朋友相距咫尺,也没有时间联系。没有时间去书店,只在去的时候,在首都机场候机大厅买了两本杂志,一本是《体育画报》,一本是《看世界》。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