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与奔波,何以取舍?(6月5日)


周末,总是倾向于给自己放假,懒得动、懒得想、懒得写。

不知道是不是每天说的多了,所以总是会遇到无语的时候。或者认为,如果人家有兴趣,别人会认识自己的,人家没兴趣,自己再多的表白都白搭。不仅没有正面效果,相反会被人厌烦。同时由于自己的完美主义性格取向,总是希望说话更负责任一些,所以在现实中就懒得跟人探讨过多的问题,在网上,虽然朋友一直善意地建议我在新浪等传播力度高的网站开博客,但还是没有养成习惯,连把写好的文章粘贴上去的习惯也没养成。

大约是真的懒得传播了。

 

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宅的状态。“宅”已经不是一个名词,而是许多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了。

2009年《宅还是非宅——这是一个问题(89日)》以及《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反思与自我批评(84日》中做过详细论述的基础上,依然有更多的要说。

 

习惯于无奈地奔波的人说,宅的感觉很惬意,有一种浑然与世隔绝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一切纷纷扰扰,安静地给自己把脉,自由自在地想一些事情,并把所想的记录下来,虽然那些记录下来的东西自己未必就有很多的时间与兴趣看,但毕竟整理出来总是比任其流逝强得多。人都说意识流动的东西之中,有相当多的是颇为有价值的。抓住了任何一点,都会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可能性。

但宅得时间久了,总是会有与世脱节的感觉。

宅的时间久了,虽然也经常到外边跟人聊天,并呼吸新鲜空气,但依然需要做些调试。虽然认识问题更深刻了,但却需要重新修炼与人协调之术,毕竟在现实社会是需要讲究实效的,所谓“实效”就是实际而有效果。所谓“实际”就是把关注点从精神转向物质,从思想转向财富。从对自身心灵的关爱变成对别人利益的满足。

 

但在物质世界奔波的人,失去了自己,试图去讨好别人,却最终发现失去自己的同时并没有能够讨好到别人。因为对方看你连自己都不懂得怜惜,更不要说真心对待他人了。所以也不买账。

看那些在职场中出出进进、不停地奔波的人,在寻找、校对、微调自己的位置,好不容易校对准确了,目标又变了,或者参照物变了,还必须要重新寻找、校对、微调,如此往复。总是在爬上墙之后,发现自己其实是想爬另一面墙,所以就只有先下来,再爬另一面墙。其原因,或者是自己能力不够,或者是时运不济,或者是当初选择的墙原本就错了。

 

连一个国家的元首都随时会被弹劾、被罢免,被迫引咎而辞职,不要说生活在动荡时日的芸芸众生了。被偷窥的,被人肉搜索的,被爆料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聚光灯下,或者享受或者无奈。

貌似光鲜的背后,总是会有很多无奈与勉强。

看外边的人群之流来来往往,追名逐利,甚至为了一夜成名而不择手段,甚至什么都敢拿出去卖了甚至很低的折扣当掉。很多人在当掉东西的时候,是很想过段时间再赎回来的,毕竟是与那个物件有感情,但事过境迁,真正赎回来的又能够有多少呢?绝大部分是成为绝当或者死当。高价购买,廉价出售,这就是人习惯性的行为。投资获利落袋为安变成了割肉断臂求生存。

 

人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房子之类的不动产?还是为了车子之类的交通工具?或者多有几份情感与艳遇?是为了换取不能当饭吃的黄金白银,还是换取随时会贬值,甚至会被虫吃鼠咬,甚至一把火被烧掉的纸钞?

 

如果觉得那些都是不值得的,那么思想真的能带来价值回报吗?

真的能流传下去吗?

当全世界弥漫着“末日情结”,纷纷忙着及时行乐的时候,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值得并可以传承下去的东西?

看看《尚书》与《永乐大典》的命运吧!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想当初明成祖朱棣时代,上千学者的团队规模,在姚广孝带领下,耗费数年编订《永乐大典》,虽然堪称恢弘盛事,但自己却没有机会仔细阅读,虽然传到嘉靖朝,嘉靖皇帝也曾经有过备份,却依然被毁的被毁,遭到流失的流失,最终22788卷的《永乐大典》只找到散落在民间的750卷,这两部经典之间命运何其相似又何其令人扼腕叹息!

 

自己的东西最终以什么形式,托付给什么样的人,所面对的人是否值得托付?

那么,我们每天追求的东西到底应该是什么?当追求的东西终于到手之后,却终究要交付给未知的命运,难道不是一种对生命的挥霍与不负责任吗?

 

贾春宝

201065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