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伴随此次上调,预计银行将冻结资金逾3千亿元。这对于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的东莞企业家们,又可能会重新绷紧神经,因为面对成本不断上升,而货币又持续收缩,进而导致企业利润愈发微薄的现实,他们难以闲云野鹤,没有动静。
模具产业如今定位为东莞的战略产业之一。许多企业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已经擦亮眼睛,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注重研发技改投入,改变经营战略,细分市场,以谋求经济复苏时代的发展空间。但也有慎言产品转型升级的,因为作为“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东莞,微利乃至蚀本,对一些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以不变应万变,从“跑量”中求生存。
目前,成本升利润降低是普遍现象。在东莞,至少有50%以上的模具企业,其原材料成本在成品价格所占比例超过10%,而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制造业最难掌控利润的“杀手”之一。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劳动力价格提升,又将产品成本摊上一笔不菲的开支。企业如何面对薄利时代,需要共同挑战的是成本上升。
对于消化各种成本压力,尽可能让产值效益比翼双飞,罗百辉认为内部消化和转型升级是两种有效的方法。
据罗百辉所观察到的企业消化成本高企的办法,大致有四:一是内部消化,二是向下传导,三是转型升级,四是产业转移。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由于目前宏观调控不可能松手,存款准备金率已接近17.5%的历史最高峰,资源类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又处于上升通道,因此,内部消化成本抑或是大部分企业的抉择。
内部消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内部控潜、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日常行政开支、细化全员考核等等。然而,我们更现实一点看问题,可能会发现光靠内部收缩还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比如员工薪酬就不能过于斤斤计较,也不可随意裁员。另外,除非是大企业,通常来说,企业消化成本也不能转移到下游产业或消费者,因为一旦追加下游消费(生产)成本,企业会丧失市场,进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罗百辉指出,面对利润空间的收窄,更为关键的还是要通过转型升级去谋求新的出路,做一些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利润都较常规产品要高的新产品。当然,从理论上说,在成本上升时期将产业转移到人工、土地、原材料等主要生产要素相对便宜的地区,是消化成本上涨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相对来说其交易成本也低。所以,面对薄利时代的到来,我们还是要慎言另起炉灶,而是应将精力集中在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来。诚然,在转型升级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企业经济增速波动甚至减缓的现象,使企业原本就盈利困难的局面加剧。但是,这种“阵痛”企业又必须经受,因为企业对转型升级的有效投入,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大的盈利空间,与其踮着脚尖索取利润,不如夯实增量的基础,来实现延伸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
另外,政府在这个时候更应出台更为积极的政策,引领、扶持企业度过“阵痛期”,同时也要加大对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
东莞模具制造企业如何应对薄利时代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