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六十七)


随想录(六十七)

人能否与上帝直接对话,是一个问题。尊重生命,让生活充满爱,节俭,遵守秩序等,应当更多符合神圣的要求。

节俭就意味着对别的生命更少的伤害。因为浪费就意味着需要伤害更多的动植物,而动植物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所以,浪费实质就是一种过度的伤害。但人需要生活,为了寻求一种人类的生活与其他动植物生存的平衡,人类就应当需要尽可能地节俭。所以,节俭应当是有利于通往天堂的途径。遵守秩序对社会是有好处的,所以,秩序精神应属于神圣的范畴。

由于道德体系的多元性,所以,也为我们寻找拯救的道路提供难题。但笔者认为,基本的如对生命的尊重和爱,以及节俭和遵守秩序等精神,应是符合拯救原则的基本精神。

拯救是所有生命的终极目的。人在有限中寻求无限的拯救。对上帝的爱应当来自两个方面:恐惧和真心。恐惧是来自惩罚的预期,真心是本能。

文化的现代化不应是文化的世俗化,而应是文化的文明化。主要就是文化所体现的价值导向应体现诚信、理性和敬畏精神。中国文化本质是原始的,是没有经过理性加工的。文化若没有宗教的文明化,文化就是肉体的,或就是原始的。

文化需要信仰,没有信仰,文化就没有灵魂。中国文化现代化需要走很长的路。需要建设理性精神、诚信精神、敬畏意识。中国文化本质是权力的衍生物,是权力身上的点缀物。权力怪兽披一件华丽的外衣,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本质。

一件事情,只要对社会有好处,就尽管去做,这是实现拯救的一条途径。你有才华,就放射出来,就贡献社会,尽管可能招来嫉妒,但你最终会赢得将来,那些嫉妒的小人可能会一时得逞,但最终会受到惩罚。

在中国,是一个嫉妒严重的国家,不利于杰出人才发挥作用。但有远见的人,应当不怕嫉妒,干自己的事,你的成功是对嫉妒最大的打击。

一些人将三十六计运用于人际关系,借刀杀人,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等等。这些人将人的聪明与人的兽性有机结合到一个极致的境界。

佛就在心中。佛的核心是觉悟,觉悟就是心的自觉。没有觉悟,形式在多,也是闲的,最终是空忙碌。能不能达到佛的境界,关键在自己的努力和悟性。

                                         

                                    宋圭武 2010618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