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次加薪太多未必是一个好消息
杨于泽
新华网深圳6月2日电云,富士康科技集团对外宣布,从6月1日起,富士康集团基层员工全体加薪30%以上。作业员月薪由原来900元调升到1200元;作业员月薪高于900元者,上调升幅度不低于30%;线长、组长在现有薪资标准基础上调升30%以上。
给基层员工全体加薪,这是一条好消息。在富士康,大多数工人每天加班加点,多的每月加班达140多小时,弄到室友之间一年不说一句话的地步,而月薪不过两三千元。现在加薪,算是给了员工一点应得的补偿,富士康会在良心上好过一些,社会观感自然也会有所改善。
但基层员工全体加薪30%以上,此说本身可疑。作业员月薪由原来900元调升到1200元,所谓原来900元者,是指作业员的底薪,将底薪调到1200元,确实是上调了30%,但肯定不是员工每月薪酬的30%。有人会说,这是概念理解上的不同。但笼统地说员工全体加薪30%以上,不是颇有夸大其辞之嫌吗?
这个急急忙忙报道出来的好消息,正说明了我们社会对企业员工加薪的渴慕,大家早就引颈翘盼,当此之时,消息传来,就荒不择言地传说起来,真有点久旱逢甘霖的味道。富士康几连跳之后,舆论揪住不放,挞伐有时。说来舆论也是“有尊严”的,现在富士康就范加薪,也算是挞伐有了结果。
有人说,富士康员工跳楼彰显中国产业工人的困境:成年累月加班加点,去年被《时代》推为“年度人物”,虽贡献有目共睹而所获不多。富士康宣布全体加薪30%,俨然是给这种困境“冲喜”。舆论要一个回应,富士康回应了;社会求“变”,富士康提薪。所有的不满被释放了,大家满足了,无话可说了,放下了。
但多年不加薪,一加就加30%,这未免出手太重,出人意料之外。几天前还有所谓专家站出来说,富士康利润微薄,如果提高员工薪酬,富士康就没有盈利了。专家言犹在耳,富士康却宣布全体加薪30%,简直是甩手给了专家一个大耳光。这说明,富士康可以给员工加薪,加薪30%,富士康仍然有钱可赚。但加薪一次就加30%,为什么不是按年按某个比例加?
说穿了,加薪不过是非常之举,不得已而为之。员工不断地跳楼,社会上群情激愤,中央调查组进驻,连大客户苹果公司都要介入调查,并且宣布要给富士康一线工人发补贴。富士康除了加薪,实在没有多大选择余地。加薪就加30%,但不是可持续的,今年加薪,下不为例。
一个薪酬并不算低的企业加薪了,但那些真正低薪的酬企业还在继续低薪,员工肯定也有加薪的渴望,却仍然感到无助。上个月,佛山南海本田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工人罢工,因为他们月薪只有约1500元。他们罢工了,而带头者居然在当地政府官员“见证”下被企业宣布开除。工人收入微薄,但他们无法在谈判桌上显示力量,这就是产业工人的困境所在。
企业员工真正需要的,并非薪酬的偶发“暴涨”,而是与经济增长相配的可预期提升。我们强调调整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政务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可以下文件说提就提,但对于非公企业,政府文件和劝导都不管用。唯一可行的,是给企业员工一个与资方博弈的制度平台,由他们自行协商,相互妥协,达到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