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经济危机来自何方?


                                 中国最大的经济危机来自何方?

     上个月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推出研究报告,列出了中国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十方面特征,引发了中国经济存在着多大泡沫的争论。近日温总理在东京强调做好预防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准备,中国经济处于一个全球不稳定性的经济局势之中。而当下,国内蔬菜粮食甚至药品价格波动剧烈,引起全面性的物价恐慌。在中国巨大成长性的“繁荣”后面,中国经济体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这已经成了不少经济界人士的担忧。

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会怎样来,这首先取决于我们如何判断中国最大的经济危机与运行风险来自何方?与外部相关联的贸易差当然举足轻重,但是国内的最直接因素从经济风险上是第一位的。2010年以来集中的经济事件表现、之前多年的深层次矛盾都在昭示,中国最大的经济危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房地产与股市为主的国内资产的泛泡沫化;二是经济结构中“公共部门”疯狂逐利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国内资产泛泡沫化

      引起社会性经济恐慌与激化社会矛盾的资产泡沫化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所在,现在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2009年至今,中国经济看起来很“繁荣”,但这种繁荣不是因为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扶持政策,而是流向房地产市场的10万亿人民币贷款。

     中国的股市泡沫从接近6000点虚假繁荣到现在的腰斩以下,可以说是以崩盘结束的现实。中国股市的崩盘状态之所以没有对中国产生太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中国股市规模还不是太大,股民的股市资产相对于其资产组合来说还是较小,因此股市崩盘波及面也小。

   但房地产作为中国城市居民最重要的大宗资产,其资产泡沫的危害性就要大很多。房地产实质上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资产,在经历了房地产市场多轮的“银行放贷--市场增大--重新开发项目”的局面下,房地产市场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即使没有这一轮房产新政也已经到了没有延续性的阶段。中国房地产泡沫之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日本。房地产对中国的危害已经形成,无论是让先前的买房者吃亏,还是后来的购房者接受高房价,中国总是会有一批人吃亏的。这也是近日房产税举棋难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对于已经吹得很大的房地产泡沫,中国需要做的是引导房价合理回落。政府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了,只有更坚决的降房价的措施与更长远考虑的房价政策,才能尽量地释放也平级中国经济这一轮危机中的暴烈程度。

          “公共部门”疯狂逐利

   众论所归,中国经济危机的很大一个成因就是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实体经济利润日益稀薄,资金集中到房地产的赌博之中。今年春天一方面是央企争当“地王”吹大更大的房地产,一方面李荣融先生还表示要跟法国经济界人士介绍国有资产在应付经济危机中的经验。但从上周中石油全球500强排名第一,荣居榜首,却没有办法让国人高兴起来,从经济学家到普通百姓对于垄断老大的排名第一,只有担忧时艰与经济前途。

  国内的资源型企业和银行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公共部门,比如中石油在国内赚了钱,然后大把的到国外去分红,这些分红都是国内人民的血汗钱,而中国的银行,不把钱贷给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而是去到国外购买一些债券。中国的国企存在的垄断行业具有天然垄断的属性,无论是国有企业经营,还是民营企业经营都摆脱不了垄断,因此让国有企业回归公益才是正道。

  很多人要求国有企业追求效率,但追求效率与追求利益是两回事。效率不好衡量,只能用盈利水平来衡量,因此现在的国企都被逼到了追求高盈利的道路上,结果是国企赢的越多,人民亏的就越多,国企和国有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不是看其自身效率有过高,而是他的存在可以让全社会更有效率,资源部门和金融部门在整体经济中都是非常特殊的部门,严格说他们不属于实体经济,他们是与实体经济争利的部门。

   一旦“公共部门”陷入疯狂逐利的泥潭,必然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网上有网民问了:“中石油富了有什么用,能把全中国失业人口都招过去给它打工吗?”显然国富民弱的结局,是经济体再生活力的丧失,是消费的全线下降,是失业的高增长。而这一切,到底又会醇成怎样的深刻危机呢?

    在一轮通货膨胀迹像显露的局面下,国家全面改变“公共部门”在经济体中的角色与占比,理顺“水、电、油、煤”等公共品的价格,应该既是急务又是远见之举,藏富于民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避开经济危机的总爆发才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