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如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读过多遍以后,渐渐地对这一段话的含义初步有了一点了解:
局面安定时自然容易维持,变化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遏制;世间脆弱的事物容易消解;细微时容易化散;干事情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以前就妥善处置;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有准备。合抱的大树,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是从一堆堆泥土垒筑而起;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跨出的。要有所作为也会有所失败,要有所执着也会有所缺损。因此圣人在无所作为中免去有所失败,在无所执着中避开有所损害。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因此当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更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有道的圣人追求一般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会犯的过错。切记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与演变而不要妄加干预。
在学习科目的选择上,“学不学”是一个极其内蕴机理的原则。现在有许多报考大学时的选科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涌向目前社会上较为吃香的科目,增加了子女入学的难度,不料到子女毕业时,因为同样人才的多余,子女在寻找工作时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待业在家。也有一些家长,在为子女选择入学科目时,则是运用了“学不学”的原则,挑选目前大家不注意的,而估计在将来社会上会奇缺的科目人才培养学校作为入学的和报考的原则,进校相对也比较容易,毕业时,社会上很吃香,抢着要,一毕业就能就业上岗。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欲不欲”也是一个极其内蕴机理的原则,选择大家都不想做的作为自己要做的项目,没有人会来跟你抢,你很容易地就得到所选择的工作,因为你的工作是很少有人干的,因此你的工作就具有了稀缺性,物以稀为贵,你的工作就变得很贵重了。
人们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违拗自然的运转法则,要善于认识自然的运转规律,循规蹈矩,按自然规律行事,才能顺其自然,获得自然的成功。顺水推舟,一切自然,逆水行舟,费力难成。严重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事在人定胜天的幌子招摇中,在似乎是取得一些成果的后来,百倍千倍的惩罚会降临。
复众人之所过是为圣之行,也是欲不欲的一种展现 。补救众人所经常会犯的过错,常常不为人们所愿为,而补救众人所经常会犯的过错,却是一种伟大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