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款紧凑型轿车的上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逐渐“两极分化中”的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价格体系,一边是2011款福克斯和马自达3经典版逐渐走低的定价区间,另一边则是别克英朗GT以比两厢版贵3000元-8000元的价格高调上市。三款车不同的上市价格也预示着不同的市场策略,2011款福克斯和马自达3经典版都在等待全新换代车型的到来,而英朗GT则要为别克品牌的定位提升而努力。前者要销量,后者要利润,不同的市场定位,给紧凑型轿车市场带来了分化日趋明显的定价趋势。
2011款福克斯(10.48-14.88万元)的价格在多数媒体和消费者的意料之内,这一定价策略和马自达3经典版(11.28-14.98万元)相同。两款产品的主力车型价格都在12-13万元左右,这一价格恰好是国内中高档紧凑型轿车的起价范围,比如速腾、卡罗拉、思域和明锐。福克斯和马自达3都已经在海外市场推出了全新一代车型,两款新车型也将在2011年年底前陆续引入国内市场。现款车型进一步降低售价区间,也可以为将来新一代车型的引入腾出定价空间。
周三晚间上市的别克英朗GT则在为另一个目标而努力,那便是别克品牌的转型和其在紧凑型轿车市场的价格重塑。早先上市的英朗XT在价格发布后受到了媒体的广泛质疑,在多数媒体和车迷眼中,还没有认可别克品牌在紧凑型轿车市场的产品和价格策略调整。尤其是新君威在中级车市场上非常合理的售价策略和英朗在紧凑型轿车市场高调的定价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并没有妨碍英朗GT三厢版以一个更高的价格问世。13.77万至18.73万元的售价,也堪称是目前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整体售价区间最高的一款车型。
不过横向对比后不难发现,如果把英朗GT放在几款热销的紧凑型轿车产品中去比较的话,除了1.6L手动低配车型外,这款别克品牌的紧凑型轿车价格也算不上离谱。绝大多数市场热销的中高档紧凑型轿车的售价区间均在13-18万元之间,比如卡罗拉(12.78-17.28万元)、速腾(13.28-18.48万元)、思域(12.98-17.68万元)和明锐(12.34-18.55万元)等。感觉英朗售价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海通用同一平台下的雪佛兰科鲁兹的售价,10.89万至14.89万元的科鲁兹显然比别克硬朗GT实惠了很多。在整车技术平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英朗GT的1.6L手动版车型几乎比科鲁兹的1.6L入门级车型贵了26%,即便扣除配置差异造成的成本差异外,别克硬朗系列车型的利润空间也是相当可观。
从目前的市场看,售价区间在10-15万元和13-18万元这两个紧凑型轿车市场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主要的选择区间。在10-15万元价格区间内,市场主力车型如悦动、朗逸、凯越、宝来、福克斯、科鲁兹等车型的销量都非常可观,排名前三位车型的月均销量一般在1.8万至2万辆左右。而在13-18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卡罗拉、速腾、明锐和思域的销量也普遍在8000-10000辆左右甚至更高。上海通用则在两年内,通过雪佛兰科鲁兹和别克英朗两款车型分别挤入了这两个销量最为集中的细分市场。这对于过去仅仅依赖凯越一款车型打拼紧凑型轿车市场的上海通用而言,科鲁兹目前良好的是市场表现和别克英朗不错的销量前景,足以让上海通用放心地把陈旧的凯越交给上汽通用五菱去发挥余热了。
两年前的2008年年初,当上海通用无奈地推出市场过渡车型“新凯越”时,不少媒体都在嘲笑转型中的上海通用。当时的北美通用濒临破产,上海通用处于新车引入“青黄不接”之时,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推出了应急的新凯越,在中级车市场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困境。仅仅靠着雪佛兰乐风、景程等低端车型的销量保持着国内销量前三的位置。上海通用转型期的痛苦和无奈,如今已经成为过去时。两年之间巨大的差异也不禁让人感概,中国汽车市场潜力的巨大,只要有好的产品和合理的营销方案,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获得高额的利润和销量有时甚至如如探囊取物一般。
在英朗XT上市时,很多媒体和车迷对这款高价紧凑型轿车的市场前景充满顾虑,如今三厢版的英朗GT上市的价格比两厢版还要略高一些,在有科鲁兹车系垫底的情况下,上海通用并不担忧其在紧凑型轿车市场的销量问题。对于那些喜欢科鲁兹的消费者而言,英朗GT的售价是他们选择科鲁兹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那些喜欢别克品牌和英朗GT的消费者而言,和市场主流车型如速腾、卡罗拉、思域差不多的售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英朗GT的整体价格区间在这个细分市场而言,也并非毫无性价比可言。“别克品牌、1.6T发动机、六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扎实的悬挂和安吉星的服务”,这些都可以作为上海通用销售人员导购时劝说消费者购买别克英朗的理由。
济仁小评:随着今年6月中旬上海通用5年绿色战略“绿动未来”的发布和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项目的高调实施,别克品牌有望在1-2年内甩掉最后一款陈旧平台车型凯越,在三年内实现平台的全面更新和四款全新车型的产品布局。对于任何一家主流汽车制造商而言,三年内完成如此大刀阔斧的产品和品牌风格的切换,所承受的风险和压力都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一点上看,上海通用依旧是业内最值得尊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作者:童济仁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搜狐汽车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童济仁希望倾听您的声音,如任何建议和想法,可以致信:georgeren123#gmail.com(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