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国歌“爱国歌”


东西德统一后,世界上遗留下来最大的统一问题就是南北韩和大陆台湾,这两者的分裂源于冷战,其后都有美国人的影子。而这两者的统一,则各有其困难——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
先看南北韩。

朝鲜半岛三千里江山,被北纬三十八度线分成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如果说在两国没有加入联合国以前,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的存在还有或多或少的异议的话,那么1991年9月17日,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就意味着国际上对这两个国家的承认。在朝鲜人民的心目中,因为消息的闭塞和国内媒体一边倒的宣传,一定还在认为韩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他们去解放。他们因此而愉快地享受着金家王朝的世袭统治,虽然在忍受饥饿,但是内心一定漾溢着被金将军统治的幸福感。因为三十多年前的中国人民,心里也漾溢着相类似的幸福感,这是愚民政策造成的民众的无知。而全世界人民现在都知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可能是朝鲜。韩国人民对北边同胞的存在,也抱着积极心态,试图去影响和改变他们,这从2000年6月13日和2007年10月2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和卢武铉分别高姿态访问朝鲜就可以看出来。反过来,让金正日主动访问韩国,恐怕他不干,因为他的臭架子在那摆着。

因此,虽然双方元首和人民都认同朝鲜半岛同属一个国家,他们的族群归属感是很强的,但是如何统一却成了问题。北方的人想以自己为主体来统一半岛,而南方的人认为像北方那么干不行,必须以南方为主体。这势必需要其中一方做出让步,或者寻求第三方案。

我们知道,国家不仅仅是一个土地概念,因为历史上很多国家的国境线都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很难说得清楚确切的国土面积。如三八线,1896年后,日本和沙俄就很想利用这条线来瓜分朝鲜半岛。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全境,1945年2月,日本以三八线为界,北边归关东军管理,南边归大本营管理。同年底,美苏两国联合宣布,以三八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并各自对其实行军事占领。至此,朝鲜半岛南北被实际分裂。三年后,南北各自成立独立政府,互不承认对方,都认为对方是本国的一部份。到1953年7月,朝鲜半岛停战协定的签署,基本还是以三八线为界,只是这条三八线已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大致呈S型,以南北方当时实际占领的位置为准。

朝鲜和韩国,在法理上、在国际认同上都已经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双方都还在谋求统一,这样的民族向心力不容小瞧。这个族群里虽然也有杂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像样的民族分离势力存在,双方都有强烈的统一愿望。两国国歌的标题也都一样,叫《爱国歌》,只是歌词和旋律不同。

韩国歌词是这样的:“即使东海水和白头山干燥和枯萎,有神的保佑我们国家万岁。南山上松树好像披上了铁甲,即使有大风大浪也改变不了我们的气魄。秋天的天空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明亮的月亮是我们不变的心。以我们的气魄和忠诚的心,不管有什么苦难和快乐爱过的心永不改变。木槿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河山。”
  
而朝鲜歌词是这样的:“看一轮旭日光芒,普照美丽富饶的土地矿藏, 祖国三千里江山如画,五千年历史悠长。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培育着光荣人民成长, 让我们英勇保卫祖国,贡献出全部力量! 学白头山的英雄气概,发扬勤劳勇敢的精神,为真理我们团结斗争,经风雨意志坚韧。按人民心愿建设国家,力量无穷像海涛奔腾,愿祖国永远光辉灿烂,永远繁荣昌盛!”


不难读出,这两首歌词背后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价值观。韩国人希望有神保佑国家长治久安;朝鲜人则是沐浴在金太阳的光辉中,祈求国家强盛。无论是哪一方作为主体统一国家,其实都只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如何统一对族群的生存和发展更有利。如果一切都以政治集团的统治利益为重,就本末倒置了。但是国家权力在统治的政治集团手中,把政治集团的统治利益放在第二位,把族群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需要统治者开阔的胸襟,尽管在人类历史上,具有这种胸襟的统治者还比较少见。在朝鲜和韩国之间,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韩国在各方面都明显优于朝鲜。这种情况和东西德相似。当初东德和西德的统一,就是以西德为主体。我们现在能看到,这对东德人民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历史性选择。而朝鲜一直在坚持他们的主体思想,坚持着金家王朝的世袭统治,如果让金家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并继续推行他的主体思想以及独裁统治,对于韩国民众、对于整个朝鲜半岛上的族群来说,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灾难,是历史的倒退。
  
所以,我们可以说,南北韩统一的问题在于:北方一门心思想统一南方,但它没有经济实力,更没有利益吸引力,在国际上也没有得到支持。而南方呢,则只想用自己的经济成就影响北方,使之发生和平演变,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和平统一。比较而言,南方的方案显然更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再看大陆与台湾。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与南北韩有相似之处,尽管成因不同。这相似之处就在于双方都有民族认同。典型例子是: 1974年中越西沙群岛之战,中国大陆派遣军舰前往战区支援,为了缩短航程,军舰需要经过还处于战争状态的国民党军队控制的台湾海峡水域,而此前大陆并没有知会台湾当局。蒋介石闻报后只是沉吟片刻,即命令允许通航,说了一句话:"西沙战事吃紧呀!"兄弟间在家里怎么斗,都是家事,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就该一致对外。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终生死敌,一个中国的信念从未有过动摇,双方为此有过令人赏心悦目的默契,让美国人无所适从。尽管台湾自李登辉之后,政客们掀起了又一波一波的台独声浪,甚嚣尘上。这种认同也没有收到根本上的动摇。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跟南北韩最大的不同是:大陆至今强烈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而且对如何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实行断交的强硬措施。

要之,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感,是维系两岸关系的根本所在,一旦这个根本动摇了,战争就不可避免。当然,中国大陆并没有以意识形态统一中国的意思,香港澳门所实行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大陆在意识形态方面,近三十年来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不再强求全民一致。这样的变化让整过中国进入了历史上一个强盛时期,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经济上生机勃勃,军事上日益强大,发展势头迅猛。有评论说,再过二十年,中国有可能跻身世界一流强国行列,与美国并驾齐驱。再看台湾,一直到蒋经国时代还处于世袭的专制之下,而李登辉之后,又一直在谋求独立,政治上上演了一幕幕闹剧,经济上也基本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平,并且越来越对大陆经济形成了依赖性。这种情况是由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决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它注定台湾不可能在中国分离出去,哪怕陈水扁再连任几届也无济于事。

因而,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模式恐怕也也只能向南北韩看齐:通过经济统一,达到政治统一。八十年代末,两岸刚刚解冻,台湾的中国广播公司进行了一次有奖征稿,题目是:请你用最简单的文字,描述两岸关系应当怎样发展?获得大奖的是这样一句话---两岸关系应当象"温水泡茶,慢慢来。"的确,对涉及到诸如统一这样的大事,我们只能"温水泡茶慢慢来",只要大陆发展好了,民主制度完善了,两岸越来越融洽了,经济上越来越不能分了,统一问题自然是水到渠成.相反,任何武力恫吓都只能起到负面作用。民进党在1999年的选举中,是大陆的导弹帮了大忙,才击败了刚刚分裂的国民党的.民进党一执政就是八年,可不要再帮民进党了.国民党的萧万长已经向美国明确表态(实际是告诉大陆):国民党的参选主张是,不统,不独,拼经济.这不是很好吗?台湾拼经济,很大程度上要靠大陆.国民党要三通,要开放大陆游客,每年三百万游客会大大增加旅游收入.台湾民众过的好了,大陆也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接近了,民主制度越来越完善了,台湾民众还怕甚麽统一?
非要打个你死我活吗?世界是甚麽形势了,还非得要武力统一吗?

也许,中国大陆台湾与南北韩,会在统一问题上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