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娘”触碰了楼市哪一根神经?
随着一个个选秀节目的走红,“伪娘”也跳入了我们的视野,师洋、童童、刘著等人婀娜地走上前台,他们衣着艳丽、风情缱绻,令人雌雄莫辨。就像名不正言不顺的小产权房,照样把自己包装得光彩照人。
【不男不女】这种不男不女的装扮,不仅不会给人带来美感,还可能让自己陷入社会适应不良症。 ——心理学专家
大波卷发、淡紫眼影、碎花长裙、翘着兰花指——当你还在试图分清他们是男是女的时候,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伪娘”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喝彩。女装的李玉刚以婀娜的舞步、妩媚的扮相、婉转的歌喉,被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在今年的快男比赛中,身为后起之秀的师洋和刘著,则一起晋级成都赛区50强之列。
“伪娘”的走红,或许是暗合了当今社会哪一根莫名的神经。但是,房地产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另类“伪娘”,却给我们徒增许多无奈。本属于商业地块之上的商业立项,却被开发商生生当成住宅来开发和销售,没有天然气入户,日常支付的是商业电价、水价和通讯费,只有40年或50年的产权。反之,商业项目的高标准高配套,却一样都没有。如果将来开征房产税或物业税,这样的“伪娘”项目势必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仍是可怜的购房者。
《地产SHOW》了解到,“伪娘”现象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先是流行于日本。如果说日本人是“伪娘”之父,那么,商住两用楼宇这个“怪胎”之父,则非潘石屹莫属。
10多年前,聪明的潘石屹先生把大望路边的那栋商业项目,悄然变性,包装鼓吹成“商住两用”的新生活典范,并美其名曰SOHO。从此,引来无数开发商效仿,你把商业改成住宅,我把住宅改成商业,这种“商住两用”的怪胎始而大行其道。也许,某些聪明的聪明的开发商会优雅地翘起兰花指,嗔笑那些老老实实进行商业立项并开发的开发商们:“真傻”。
【可以接受】变化万千的社会应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男扮女装,只要没有侵犯别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网友评论
当年的潘石屹先生,巧妙地偷换了“在家办公”的概念,乱贴“SOHO”的标签,把自己包装成房地产“怪胎”之父。其实,真正的“在家办公”概念,是指某一类人在自己的家中写作、绘画、搞设计等。其核心要素是“在自己家中”。可是,潘石屹所开发的那些楼盘中,有大量的人群每天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到别人家中去办公,这早已背离了“在家办公”的本源,是怪胎,是挂羊头卖狗肉,是名副其实的“商住互扰”。对此,你叫我们如何“可以接受”呢?
当然,你可以烫一个大波浪卷发,也可以穿上碎花长裙,只要你的装扮没有违法,没有侵犯别人的利益,就一切OK。可是,潘石屹抛出的那些所谓的商住两用的怪胎,却违反了规划要求,擅改了项目用途,损害了其他开发商的利益。你把商业改成住宅,挤压了纯住宅项目的市场空间;你把住宅改成商业,是对纯商业项目的不公正。
同样,这种商住两用的怪胎,也伤害了购房人的利益。没有天然气入户,日常支付的是商业电费和水价,只有40年或50年的产权。《地产SHOW》获悉,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园北侧的新项目一瓶兰亭,于今年一季度开盘发售。这本是只有40年产权的商业项目,由于开发周期滞后等原因,目前仅剩下28年有效产权。
过去10年,类似这种遍布楼市的“怪胎”销售火爆,有关部门却直至今日才开始着手禁止。
【听之任之】“伪娘”的出现代表了一种社会的退步,应该加以制止,有关部门绝对不可听之任之。 ——社会学专家
商住两用的怪胎在火爆销售,但是我们似乎不应该去指责无辜的购房人。
楼市供应量太少,连续多年的开发量大大低于销售量;房屋的价格过高,五环路以外的楼盘单价早已突破20000元;适合中低收入阶层的低总价小户型产品尤其少得可怜,而北京数百万外来人群又无法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所以,许多人被迫把可怜的目光投向“伪娘”,甚至投向“伪伪娘”。
如果说那些所谓的SOHO产品是楼市里的“伪娘”,那么,无名无分的小产权房便是“伪伪娘”。
有市场调查机构认为,北京、上海的小产权房数量不低于市场全部房屋成交量的20%,而深圳等城市的这一比例更在40%以上。依此算来,仅一线城市的小产权房每年成交量便在20万套以上。
小产权房火了,因为它弥补了普通商品房的供应紧缺,因为它比购买商品房便宜很多很多,因为它不像保障性住房那样设置户籍门槛,因为它不像购买二手商品房那样缴纳高额的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传说中的房产税或物业税也落不到它头上。
说到底,无名无分的小产权房,承载着的是一群同样无名无分的弱势边缘人的蜗居之梦。所以,《地产SHOW》禁不住弱弱地问一句,政府接下去该如何来处置这些大行其道的小产权房和这群赖以居住的弱势边缘人呢?当然不能一拆了之,似乎也不能一罚了事,难道仍然像过去10几年那样听之任之吗?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