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产弄出的那些误区


最近房地产弄出的那些误区

 

 

一、逃离京上广

 

时常在电视上看到采访那些成功的北漂们,几乎都是很吃过一些苦的,蜗居在地下室苦苦期待过、忍耐过、奋斗过,最后终于成功。“京上广”之类的一线城市,承载着多少80后、90后的梦想,那梦想岂能因高房价轻易放弃?

 

年轻就是资本,就有机会!前些天在电视上看到一期节目,某个90后刚刚20岁的外地小姑娘,去年刚到北京,做房屋中介,赶上房地产交易火爆,起早贪黑,一年下来净赚20万,今年升作店长了。她不是大学毕业的精英,普通的中学毕业的农家姑娘,比别人更能吃苦而已。

 

逃离京上广固然是一种选择,但不值得提倡,缺乏年轻人创业的城市,将会是缺乏生气的城市,将京上广留给买得起房的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老朽们,那是什么景象?况且京上广的二代、三代们,您还能往哪逃呢?

 

我个人以为,80后、90后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分析去留利弊,不可一概而“逃”。更不能听那个一边说房价要暴跌、一边又说让你逃离的老愤青的话,那不过是为了卖讲座门票吸引眼球罢了。

 

二、住宅寿命三十年

 

我听过的最离谱的话,不知是那官员没说清,还是媒体曲解了,反正误导了不少人。

 

抛开设计规范要求的50年寿命不谈,就算房屋验收时全都是蒙混过关的,您可见80年盖的房子(到现在是30年)大面积的倒塌了么?别说80年代的房子没几栋自然倒塌的,60、70年代的房子还站着的多如牛毛,东北很多50年代盖的楼都还有人住,那时候的水泥质量、砖头质量和现在没法比的,现在的砖混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是剪力墙结构的房都不会比那时寿命短的。

 

既然没什么房子是30年自然倒塌,那么就是房子的寿命没到就有人给拆了。殊不知谁拆房子谁给钱,不管是货币安置、异地安置或者是回迁,总得有人给说法的。理论上说拆我家30年房龄的房,还我家的房子是70年的,我家房子变成寿命100年的。媒体的误导,致使很多人惊呼,花那么多钱只买了30年的房。

 

至于说为什么平均30年就把房子拆掉和人家拆咱的房不给补偿咋办,那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说句题外话吧,80年代盖的筒子楼该拆么?还有,平均30年房龄拆房造成大量建筑垃圾,那是环保问题,更别搅和在一块说。

 

 

三、我只有一套房,涨跌和我有什么关系

 

大错而而特错!您可能为投入股市的几万块钱操心不已,却从不关心家庭最值钱的财产——几十万,上百万的房子。原因是大家都在说我就一套房子,我又不能睡大街上去,涨跌我都不卖,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一个房屋中介小哥们说,他有个客户是大学老师,原先就一套学校分的房子,房价涨时卖掉城里房搬到郊区住,房价跌时卖掉郊区房买市中心的房,挣点钱就改善自己的居住,现在倒腾成手中大小五套房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家环境都是一样的,我们是爷们就不能回避。养家户口是爷们的职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人操心,家有资产保值增值岂能无人问津?

 

 

四、刚需只是个传说

 

有人说,别再提刚需,那只是个传说,因为房价下跌时,怎么没见刚需把房价挺住?

 

咱不说什么城市化进程宏观的定性分析,就看数据定量的,北京新政以来,4月份全市租房量环比3月份上涨36.9%,同比上涨22.8%;5月租房量,创下历年同期新高。据统计今年5月、6月北京平均的租赁价格为3000元每月,同比2009年5月、6月租金上涨20.3%。

 

21世纪不动产市场分析师齐凡认为,由于新政后大量购房者“转购为租”,造成租赁市场需求量大增。怎么会需求量大增的?刚需呗!

 

在看不清房价走势时,刚需们租房子持币待购当是明智的选择。只要政策给暂时压制的刚需们足够的信心,他们就可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