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揭秘中国大难 案例推动司法执法


律师揭秘中国大难 案例推动司法执法

    【医疗纠纷律师网消息】在《侵权责任法》开始实施前夕,医疗纠纷律师网的站长宋中清律师撰写两篇文章来展望该法给我国医疗侵权法治建设即将带来的巨大变化。文中揭秘了医疗损害为当今中国第一大灾难及其失控的主因。近日经上海法院网及其他媒体证实,本网曾经策划的医疗维权新型案件在上海市司法界和卫生行政机关引起了长期和持续的正面推动效应。本网律师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做着特有的贡献。

两篇文章揭秘中国最严重的灾难

  6月19日和20日,宋中清律师分别撰写了《律师谈医疗侵权新法:国家负起责任 医疗才有法律》和《医疗律师谈侵权责任法:警不警则医不医》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在价值中国网等网站得到集中关注。

  文章《医疗律师谈侵权责任法:警不警则医不医》揭示:通过医疗卫生业内人士不断披露的信息,人们不难判断出我国每年医疗损害致死的人数要在50万以上。这意味着约每一分钟在中国的医院里就要被过失致死一个人。这至少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每年致死人数的5倍,是汶川地震致死人数的7倍。可见,医疗事故是当今中国最为严重的灾难。

  文章借用交警处理交通事故的机制分析多年来被人为搁置的“医警”制度,指出:没有“医警”功能的医疗秩序必然得不到保障。一方面,医疗违法行为得不到“医警”的追究,行医者自身就失去了净化和循环的功能;另一方面,失去了国家行政公力资源的救济,受害方可能就会寻求私力救济。就会使医生像盗贼、医疗违法行为的受害方像暴徒。“医警”不警,则医无可以为医。

  文章《律师谈医疗侵权新法:国家负起责任 医疗才有法律》揭秘:从维护患方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患方专业律师始终反对受害患方走被肇事医方和卫生行政执法机关曾经强推的那些“法律途径”。

  文章从我国的法律制度上分析认为,对《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医疗违法的认定职权和职责,只能由两个机关来行使和履行,不可能再交给谁来“鉴定”了。这两个机关就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医疗卫生行政监督机关和人民法院。无论是执法认定,还是司法认定,都只有在国家机关负起责任来的前提下,才会有医疗法律广泛而正确的实施保障,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法律。医患纠纷也才会有常态的法律途径。

  宋中清律师的这两篇文章在展望和倡导加强医疗执法和医疗司法职能的同时,实际上揭示了《侵权责任法》给医疗违法行为受害方带来的维权新途径,给中国最大灾难的受害人揭示了依法维权的阳光。

行政案例推动了医疗司法和医疗执法

  据上海法院网5月6日和6月18日报道,《市卫生局高度重视静安区法院司法建议》、《静安区法院针对行政机关发出的司法建议反馈率高》:

  静安区法院在审理卫生行政案件中发现,市卫生局在执法中存在将请求查处医疗违法行为的申请按照信访程序处理、混淆信访处理与行政处罚程序、答复内容缺乏法律或事实依据、未按法定程序作出行政审批等问题。为此,该院向市卫生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该局加强培训,熟练掌握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期限开展执法活动;加强调查取证和应诉准备工作,以减少行政争议,提高执法水平。市卫生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行政诉讼案件专题研究会,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并采取六项改进措施:一、信访部门加强来信处理甄别,按不同流程处理信访事项和要求行政处罚的申请。二、尽快建立统一的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加强信访办、医疗事故处理办和有关执法部门的信息整合和沟通。三、建立和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培训。四、完善执法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对在行政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无法律意识、造成不良后果的工作人员,进行执法责任追究。五、制定或完善有关行政工作的具体流程,理顺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各项工作协调。六、起草制定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本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提出要求。

  2009以来,静安区法院向市、区两级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共计6份,其中5份得到反馈,反馈率高达83.3%;被建议单位均对司法建议高度重视,且大多采纳了法院提出的整改措施。

  静安区法院审理和据以发现执法问题的卫生行政案件,就是医疗纠纷律师网策划的(2009)静行初字第47号案件。去年10月23日,医疗纠纷律师网曾对该案的判决以“静安判决首例诉卫生局查处篡改病历行政不作为案”为题进行了报道。并指出:

  “长期以来,许多卫生行政机关抱持片面市场化医疗体制的管理理念,一屁股坐在医疗机构的片面利益上,枉顾自身肩负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利的国家职责。在医患纠纷中公开不公开地与肇事医疗机构及肇事医务人员沆瀣一气,千般阻碍患方受害人维权诉求的实现。上海市卫生局作为国家卫生部下属的高级别的管理机关尚且如此行政。到头来还得让普通市民通过诉讼的方式来教导其行政职责,可见民生化、公益化的新医改何其任重而道远。”“本网策划的(2009)静行初字第47号案件给广大受害患方当事人在艰难的的医疗维权诉讼中抵制片面保护肇事医方的制度指明了道路。”

  半年多来该案在上海司法界和医疗卫生执法界产生了长效而良性的推动作用。也在全国率先展现了符合医疗法律发展规律的维权新途径。

  另据消息,医疗纠纷律师网在全国策划的按照国家法定渠道为受害患方维权新方略的一批案件正在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