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界没几个人真正懂儒学,有的读都未必读得懂,也未必说得清。
有一些所谓的儒学大师、学者讲,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亚洲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世纪是儒学的世纪,那纯粹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2000多年过去了,儒学都没把中国带到世界强盛国家去,怎么现在突然之间儒学就翻了身?
儒学有2000多年,小脚女人历史有1000多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哪一个儒学大师出来为女人说过一句公道话?还有比裹小脚比对女性更残酷的摧残吗?十多岁的女孩昼夜啼哭,骨头都碎了,最后脚都裹成了捆猪蹄,这不都是这些儒学大师和尊崇儒学人的姐妹吗?
按照当时的说法,蒙、满两个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当时不有许多儒学大家吗?不也都投靠了吗?儒学救了谁呀?日本人侵华,搞儒学的有多少当了汉奸的?有几个站出来死于国难的?
现在国外有人研究 《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家把这些书中的很多战略用在商业市场竞争中。
首先,我要说 《孙子兵法》 之类的,它不属于儒教,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关于国外如何研究中国。这个不能听一些人在报纸上写了点东西,说中国如何如何,我们就真的如何如何。现在就有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怎样看待外国人的评价。我们说自己粮食多么丰富,有的外国人也跟着起哄,外国是绝对舆论自由,随便说什么都行,但我们转载的都那么客观吗?现在联合国粮食救济署要求中国每年必须拿出多少粮食支援第三世界,我们真有那么多粮食吗?哪有呀?我们产一吨麦子得浇一吨半的水,甚至三吨水,把子孙后代的水都吃没了,成本是多少钱?几千元也不止。而且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再降,渤海的水就浸润进来,将来华北地区地下都是盐碱地,两三亿人将被迫生态移民。
日本、欧美,有人研究中国的 《孙子兵法》、《三国演义》 等,但话说回来,研究什么的没有?那是主流吗?这些国家的商业伦理价值早已经形成了。有个例子,在加拿大,两车华人去安大略湖风景区参观,100来人,秋天,突然天气又转热了,都去买凉帽,标签上写着20加币,人家非卖10加币,我们的人就不理解,那个女老板说,我跟我丈夫昨天晚上商量了,天凉了,准备降价为10加币,你们来了,我们还没来得及换标签呢,所以要卖10加币。这要是我们的商道,《孙子兵法》 也好,《三国演义》 也好,不得立刻变成40加币了?先使个招,把他们都引出去,回头把标签往高了填,上面再加一个零。但这对加拿大夫妇认为自己的良心不能亏空。那是漫长的商品经济训练的结果,是真正童叟无欺的。
所以说,对于一种文化成果,一种文化现象,各个民族谁研究了,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它不是生活主流,不是本质。就像有人说 《周易》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人生死祸福,然后外星空间如何。那霍金是干什么的?爱因斯坦是干什么的?牛顿是干什么的?所以,由虚无而自以为是,由自以为是,转而又出现虚无,这个都不行,都不好,不能过高、过重地看重这些东西。
第三,关于道和术的关系。就是有点招数,什么 《三国》 与商业,《孙子兵法》 与商业,还有 《水浒》 和商业,还有 《红楼梦》 和商业,哪个不能和商业相联系?那不是本质,解决不了什么东西。鲁迅先生说过,有用也很有限。所以,有用也很有限的东西顶多算个小招数,不能作为一种商业伦理、商业道德和商业规范,那不代表本质,这样不等于民族虚无主义吗?中国确实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不是现在所弘扬的儒教或国学那些东西,现在,垃圾文化有的不但没有打破,反倒强化了,让人忧心。
至于说企业界有些人喜欢穿上中装、唐装,在那里很风雅,那是个人的一种爱好。人家有的是真风雅,真风流,也有附庸风雅,附庸风雅也比不风雅强呀,好歹喜欢风雅,也算比较可以。所以用得上一个著名诗人的一句话:正直善良的人们呀,千万擦亮你的眼睛。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