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大利亚贸易部长Simon Crean周二表示,铁矿石价格是由供需机制决定的,中国不应该寻求通过抵制进口来控制价格。在笔者看来,如果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那么美国的议员们也不应该力压人民币升值。
原因很简单,假如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由市场供需机制决定的,美国就不应该寻求通过抑制中国对美出口来平衡美中双边贸易。美国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Daniel Ikenson指出,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但在这期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却增加了39%。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美国人却丝毫没有减少对中国商品的消费,这自然可视为市场供需机制导致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证据。
但仅仅因为存在美国人愿意买、中国人愿意卖这种市场供需机制,美中双边贸易的现状就是合理的吗?为了能按沃尔玛和Target等美国零售商开出的低价向美国供货,多年来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被一压再压。只要中国制造商愿意按美国零售商开出的低价向美国出口产品,他们就必须大力压缩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人民币不升值,中国出口商主要与通胀压力作斗争,人民币升值,他们主要与价格压力做斗争,最终损害的都是中国环境和中国劳动者的福利。
美国政府虽然向人民币汇率发难是选错了对象,但它认为美中双边贸易现状存在不合理性却没有错。因此,美国揪住人民币汇率问题找中国的麻烦,客观上确实有逼中国政府和企业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中美两国围绕人民币问题的一系列斗法,其实也就是这两个国家纠正各自经济失衡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单靠市场机制是无法完成的。
同样道理,中钢协号召钢企未来两个月停止进口力拓等三巨头的铁矿石,其实也是要解决铁矿石贸易中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不合理现状,即三巨头一手决定全球铁矿石定价的局面。就像人民币升值无法有效降低中国对美出口一样,暂停从三巨头进货也无法改变中国在铁矿石价格方面的被动处境,但买方和卖方的这种较量却有助于铁矿石定价向合理水平移动。
国与国之间打架,往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