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电动汽车 毋忘另一抹绿色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当电动车汽车企业恣意沐浴政策春风、市场反响平平之际,没有补贴的液化天然气汽车反而在市场的需求力推动下,显露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不能受到补贴政策普照的情况下依然春意盎然。

    我国主流重卡企业不约而同地齐齐推出了液化天然气重卡,而我国的一些地方正在把液化天然气引向城际大巴、私人轿车领域。

    有专家甚至断言,2010年或许将成为我国液化天然气重卡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国内千亿级的气田不断发现,国外气源的逐渐拓宽,都给我国液化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前景。

    但遗憾的是,属于替代能源的天然气,享受不到现在“宠爱有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那样的补贴。

    只有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柴油双燃料乘用车才勉强挤进了区区3000元的节能补助行列(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

    然而,世界能源储量的现状表明,天然气汽车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显示,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可满足250年开采,远远超过全球已探明的只够用几十年的石油储量。

    不仅如此,近年来科学家们还从深海中发现了可燃冰这种能源。据初步估计,地球上可燃冰所含的能量相当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总和的三倍。

    它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化合物。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1立方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因此,我国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仍有必要继续重视发展天然气汽车,特别是液化天然气汽车。

    液化天然气汽车燃料一次加注后的续驶里程可以高达400500公里,毫不比柴油汽车逊色,且更加环保节能。

    因为在使用天然气汽车时,不会导致较大的温室效应,汽车在燃用汽油、柴油时,排放的温室气体分别为212g/km192g/km,而在燃用天然气时只有164g/km。对臭氧层的影响极小。汽油汽车排放的臭氧高达950mg/km,而天然气汽车排放的臭氧只有30mg/km;不含有毒及致癌成分。天然气中的甲醛、乙醛含量只有汽油的42%,芳香烃及丁二烯只有汽油的1%;较低的CO排放。柴油汽车的CO排放为7g/km,而天然气汽车的CO排放只有4.5g/km;较低的NOx排放。柴油汽车的NOx排放为22g/km,而天然气汽车的NOx排放只有4.0g/km;较低的颗粒及烟尘排放。天然气汽车排放颗粒及黑烟只有柴油汽车的一半;发动机工作时的噪音较低。在改用天然气后,发动机的噪音由87分贝降到了82分贝;不排放硫。

    而液化天然气是一种低温液态燃料,它可以用作汽车甚至铁路机车、船舶、飞行器的燃料。它是天然气在常压下冷却至-162℃后液化形成的,因此得到了深层净化,并且难以掺假,化学成分不活泼。因此汽车燃用液化天然气将更为清洁。在燃烧时几乎不排放致癌物及烟尘,NOxCO2的排放也分别减少了50%及30%,明显地改善了大气质量。     

   当然,目前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天然气供应还是严重不足,且年消费量增长较快。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2016年至2020年,天然气需求增速将放缓,但仍将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可望超过3000亿立方米。

    因此,在初步阶段,天然气汽车只能在富气地区进行推广。

    但是,随着输气量各为300亿立方米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2011年底、三线、四线工程在十二五末全面建成通气以及大量的国外天然气进入我国之后,届时天然气汽车可能在一些地区面临气荒的问题将有望得以避免。 

 

    届时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将呈现四种格局:西气东输,西部优质天然气输送到东部沿海;北气南下,来自中国北部包括引进的独联体天然气,供应南部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海气登陆,一方面是近海地区中国自己生产的天然气输送到沿海地区,另一方面是进口液化天然气优先供应沿海地区;此外,各资源地周边地区就近利用天然气。

 

    对进一步发展天然气汽车有利的是,我国年均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已经连续3年超过4000亿立方米,进入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

    而且我国的可燃冰储量可观。仅在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估计就相当于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50%左右(但目前我国要大规模在深海开采利用可燃冰尚需时日,仍存在诸多难题,需要科研人员攻关)。

    天然气的使用,可以减少原油的进口。

    不要害怕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攀升,不过快开发我国气田能更具战略意义。在发生能源进口因意外或者局部战争爆发受阻等特殊时期,我国的本地气源可以迅速派上重要用场,这是天然气缺乏的别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资料表明,今年14月中国生产天然气318.9亿立方米,同比上涨13.1%。由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贯通,中国进口天然气达45.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剧增206.1%。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从7.7%上至12.8%

    虽然天然气进口增加,但是比起一味扩大石油进口来说,至少也实现了能源品种和产出地的多样化。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口原油7785万吨,同比增长36.7%,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4.45%。照此发展,至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必将超过60%

    而后续产生污染的煤炭,还是进口的少一些为妙。今年前4月我国的煤炭净进口5058万吨,已经同比增加3715万吨,并且今年很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进口煤炭最多的国家。

    既然今后势必要进口后续产生污染的煤炭来发展电动汽车,那为何不进口后续没有污染的液化天然气来发展一部分液化天然气汽车呢?如果 2020年我国3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的10%用于汽车,那么就可替代3千万吨左右的汽柴油。况且液化天然气汽车节约了车辆制冷系统的燃料消耗,并为未来车辆动力向液氢转变积累技术和经验。

    此外,我国还有每年高达16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可以利用,不要让它白白浪费掉并加剧温室效应。美国煤层气年开采量已经达到800亿立方米,而我国只有26亿立方米。并且,美国页岩气年产量达到600亿立方米,而其产量在我国为零。

    可以把煤层气、页岩气用作化肥厂的原料,为天然气汽车进一步开拓气源。目前,我国的化肥制造30%以上是采用天然气为原料。

    总之,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切莫忘了液化天然气汽车的那一抹绿色。液化天然气汽车同样渴望政策的春风。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液化天然气汽车或许就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