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地筑起的“堰塞湖”


  “据我所知,部分二线城市的地方财政,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边缘。”6月13日下午,一位房地产土地一级开发商对记者如是表示。

  这位曾在一些二线城市从事过土地一级开发的商人认为,某种程度上,一级开发商实际比房地产商更赚钱。按照业内一般的规则,一级开发商完成土地开发后,可以在二级招拍挂环节,对高于政府底价的拍卖所得,参与分利。近几年来,由于招拍挂过程中屡屡拍出天价地,一级开发商获利颇丰。

  这位商人表示,土地转让所得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源所在,这几乎已成为人人皆知的事情。而4月以来,日渐严峻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过程中的收益。这将很可能导致地方财政陷入窘境。

  “但其间的问题在于,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混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以及贷款后还款需求,必须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北京高通智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表示。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城市处于高速扩张之中,地方政府的投资压力比较大,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却正处于高速上升期,以土地作杠杆,进行地方政府融资,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但融资必须还款,在地方财税难有强有力增长的情况下,融资还款压力也会再次压到土地身上。

  根据财政部数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为1.42万亿元。而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介绍,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按照6%的贷款利率,这些债务每年的利息为4428亿元。

  也就是说,以2009年的土地销售收入来偿还地方融资债务的存量,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这还不包括债务利息。

  在2009年吸收了大量贷款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会随着土地开发收益的下降,积累巨量信贷风险,形成威胁商业银行体系安全的“堰塞湖”。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预计,按照正常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度,到2010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将上升至10万亿元,2011年则将达到12万亿元。据刘煜辉介绍,目前具有稳定现金流支持还款的地方融资平台很少,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依然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的支持。国金证券公司的一份调研给出了明确的比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有75%与土地挂钩,剩下25%靠财政兜底。

  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公司信贷管理缺失等。

  在张宏看来,土地开发和收益,就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介质。也就是说,早在房地产调控从严之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就已经和土地开发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

  “当从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推出,势必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相关账目进行清理。否则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调控政策不会得到有效地执行,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也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张宏说。

  换句话说,要想真正打击房地产泡沫,就必须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房地产保持适度的距离,亦有助于其控制偿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