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标题是我套用香港作家马家辉的句子。他有本游记,就叫《死在这里也不错》。我不是要掠人之美,而是为说明这类表述不值得一惊一乍。现在有些人心理很脆弱,一旦受到惊吓,别人的后果都可能很严重。
人能死得其所,绝对算得上是幸福的事。现在,在很多人心中,南非要比马家辉笔下那些地方更美丽,更心动。有碧海蓝天的纯净,也有动物凶猛的冲劲,特别是有曼德拉这样被困在深牢大狱27年还奉行“斗争就是生活”的精神教父。按照这个逻辑,在那里当然可以死得安适,死得恬淡。像许知远眼中那种盲目崇拜韩寒的庸众,要真想告别“做稳了庸众”的心境,当然要活得更加纯净,活得更有冲劲。这一点,地理的南非与精神的南非,都很适合。
我原来也是想去南非的。早就跟单位的头说过,平时我玩命工作,到世界杯时候让我到南非混混。我还夸下过海口,只要让我去南非,肯定不再写很平庸的文章。没想到把自己累成了劳模,现在还得留在单位比劳模更累。当然,我不怕累,就怕累成了庸众。事实上,现在有太多中国人,整天疲于奔命,为了换回有质量的生活,丢了尊严,失去权利,有苦没地方说,就连在网上附和一下偶像韩寒,还要被贴上“庸众”的污名标签。既然活着时候没有质量,死的时候能倒在一个内心向往的地方,那多少算是一种安慰吧。世界杯时候的南非,当然就是好地方。
前两天,我还有种错觉,觉得南非很像是前些年的广州火车站,在那里可以打劫整个世界。我有个兄弟去了南非,后来有关中国记者在南非被打劫的事闹得很凶,他的上司还一度将网上签名改为“那个去南非的兄弟要活着回来”。现在听说记者被打劫是一出苦肉计——是记者为了赚眼球花钱“被抢劫”。我那个在南非的兄弟也在说,南非没人抢他,只是觉得遭到带团去南非的人盘剥,才有被抢劫的感觉。庸众看来的确是有的,不过,不是许先生批评的那些崇拜韩寒的“没脑子”的人,而且那些真正会玩弄权术与心机的人。
曼德拉终究没能出现在世界杯开幕式,他13岁的曾孙女因车祸死了。但是,不论是他在微笑,还是流泪,都一定能勾起人们对光辉岁月的记忆想到曼德拉,无数中国人耳畔一定会响起beyond深情地歌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那个叫做黄家驹的歌者,也早就死在他黄金的31岁。曼德拉还活着,92岁高龄,他现在悲伤而苍老的容颜,值得全世界投注关爱与致敬。人终究会死的,死去的死去的年轻人与活着的长者,能够被记忆,特别是在别人最快乐的时候,那也是一种幸福。
“人过了四十岁,谁先死都不知道。”梁实秋曾经这样说。更悲哀的是,现在还有一些人连死得原因也不知道。比如,像“喝开水”、“躲猫猫”、“做恶梦”这样的死法,绝对不会重于砖头,只会轻如鸡毛。作为一个走向四十岁的庸众,我不能知道何时死,也不知道将会死于什么原因。这一刻,想象着世界杯的狂欢,我只能感叹,死在南非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