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q.people.com.cn/Forum/postDetail.aspx?ID=000018831
人民网舆情频道舆情会商室
胡泳、宋石男、孙文涛:从6·9爆吧事件看网络狂欢的杀伤力
访谈时间:2010年6月10日 8:30-9:30
中国的媒体,打爱国牌、民族牌是一贯伎俩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老师谈谈,如何看待哈韩现象以及哈韩这一群体?
宋石男:哈韩的品味没有哈日高,日本有波多野结衣啊,他们有什么来抵挡呢?哈哈。
但是必须承认,哈韩是一种文化现象。你失去的阵地,别人就自然要占领。我们的传统文化断层,新文化又疲软无力,尚处在对传统与西方的不伦不类的模仿中。小孩有直觉的,知道什么东西更有趣。在中国,文化娱乐方面,旧的吃不饱,新鲜的又没有太多味道,自然转向异域。韩国流行文化为何会恰好被接受,我没有研究,只能谈大背景。
哈韩群体一般比较幼稚,也狂热,但人有幼稚的权利啊,不是每个人都要去读康德的。哈韩的狂热,则也比较麻烦,也可能制造攻击性。但相较民族主义狂热而言,他们要弱很多,更多是表现在维护自己的偶像,跟偶像对手的粉丝进行口水战而已。
哈韩族基本是比较萌的,而圣战者则更猛。
主持人:有人认为这次网友疯狂爆吧的根源是哈韩。近年来,在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上,“棒子迷”“脑残”等称呼开始戴在“哈韩一族”之上,认为哈韩一族不爱国,从而获得内心的正义感,各位嘉宾老师能否谈谈这种心理的产生土壤?
宋石男:最大的土壤就是咱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洗脑以及主流媒体的误导。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坚持东西方二元对立的导向,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中国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主流媒体则长期妖魔化韩国,之前报道的“韩媒称孙中山是韩国人”,“韩国将给中国汉字注册”,“韩国教授称中国文化起源于韩国”,“韩国说XX是韩国人”后来都证实是假新闻,或者至少有歪曲原意。
在中国,煽动与被煽动总是轻而易举。媒体在煽动反韩反日情绪中,得到了关注度与认同度,被煽动者在凝聚反日反韩情绪中,得到了群体归属,幻觉中的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廉价的悲壮感。
别人的爱国主义,主要爱包括自己在内的国民理想、传统文化伦理与地理自然,我们的爱国,却常常被偷换为忠君。
至于中国的媒体,打爱国牌、民族牌是一贯伎俩,而且战无不胜。正因如此,他们也就乐此不疲,从而在媒体与受众中完成了一种近似于草履虫繁殖的道德自我复制。更可怕的是,这种自我复制,往往还要粗暴地干涉他人。
有时我真为我们的年轻人感到沮丧,他们中的很多人,天然地继承义和团的愚昧,天然地继承红卫兵的狂热,天然地就会大字报语言。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里,还真流淌着盲从的狂热和民族民粹主义的基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中国不但稀缺,甚至危险,很容易丧失,而拥有者又很容易被群殴。
主持人:韩国也好,日本也好,媒体对相关信息编码的过程中,有无故意迎合“爱国主义”市场的举动,在美化和丑化他国的时候,请问各位嘉宾老师,媒体是否有必要检视当下的新闻伦理呢?
孙文涛:传统媒体大体还是处理得当的。但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可能确实有一些问题。如果说“爱国主义情绪”能够形成市场,我认为以流量为生命线的网络媒体是一定会充分利用的,不然它不合格。
不是群体性事件,是群体互掐游戏
网友“旁观的村民”:各位老师大家好,能分析一下这次的“69圣战”跟以往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什么不同吗?
孙文涛:对象不同,参与者和指向者都不同。网络群体性事件,哪怕最终会回归到一个社会群体或者价值观的层面,但一般而言都是针对某人某事或者某个利益集团。“69圣战”则似乎是一次80后群体大规模PK90后群体,“以网为生”者声讨“以星为生”者,倒是组合SJ、东方神起等被忽略掉了
胡泳:不是群体性事件,是群体互掐游戏罢了。
网友“凭风而立”:孙老师,您好!我注意到昨晚腾讯QQ上的 “个性签名”程序将“圣战”、“脑残”词汇过滤了,请问您对这个持什么态度?
孙文涛:不止是QQ,百度的一些原有检索似乎也有被删除屏蔽的,我觉得正常,可能更多从网络安全角度出发吧,不希望某些具体的言论引发过高关注及争议
网友“大山子”:涛子,那就先让你回答个问题热热身吧,你是怎么看6.9圣战的呢?你觉着6.9圣战对中国的网络文化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孙文涛:如果要我说,我个人觉得对于中国的网络文化,或者说未来的新媒体流行文化,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和影响,因为类似的网络狂欢运动,不说天天有,月月总归有的,网民们需要网络狂欢,所以就会有人制造网络狂欢。
网友“大山子”:胡教授,有消息称昨晚浙江某大学为了圣战还进行了游行,你对大学生这种行为怎么看,是不是学生们太缺乏理智了?
胡泳:你给的消息没有来源,不清楚真实情况,我无法进行评论。
网友“大山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425eb0100jkkd.html?retcode=0。这是相关链接,里面大学生举着圣战不止,脑残不死的牌子。
胡泳:这也算游行?闹着玩罢了。谁没年轻过?你年轻的时候理智吗?
各方都拿网络太当回事了
网友“沱沱”:个人感觉“69圣战”和贾君鹏事件一样又是一次魔兽的营销手段,各位老师以为然否?
孙文涛:可能兼而有之。从参与者的人数、情绪等看,尤其是从6月9日的下午3点开始,几个小时就迅速成为网络热点,我觉得自发性应该更多一些。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一些炒作营销,也是正常的,比如特意选在高考后的第一天,而90后考生并不是这场“圣战”的“主人”,相反可能还是攻击对象,似乎有人为制造对立之嫌。
网友“开往春天的拖拉机”:孙先生,你认为这样的“圣战”有意义么?还是只是瞎胡闹?
孙文涛:意义不大。数百万人围绕一个韩国团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必要。战是战了,圣则未必。
网友“十里东汽”:胡教授:昨天青年网友的激情表达,会不会被解读成网络暴力、网络群体性事件,甚至网上“义和团”? 网友行为被误读、误解,已经不是第一回了!也期待四一叔解答。
胡泳:各方都太拿网络当回事了。从政府方面,要让互联网变得极其纯粹和绝对的净化是不可能的。你就学会适应互联网的众声喧哗吧。从网民方面,别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鸡蛋是鸡蛋,石头是石头。大家都对网络抱点平常心态度,对所有人都好。
宋石男:呵呵,就是网络义和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