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楼市近两个月时间的消化,调控新政的效力逐渐显效。近日,住建部开始摸底国十条的调控效果,随着各地楼市成交量的持续萎靡,房价已经出现颓势。然而在这个重要的相持阶段,无论是政府还是购房者都不能掉以轻心,以免顽固的高房价在短期回落后掉头反弹上涨。
楼市调控需变速战速决为持久战
楼市新政出台后,一线房企“喊降”的声音此起彼伏,继恒大和万科陆续传出降价消息后,绿地地产也开始在全国的100个楼盘进行优惠促销。然而一线房企的降价行为根本不是调控显效房价回落的表现。这些大型房企大多摊子大战线长,降价仅仅是他们在应对调控政策下采取的战略调整,企图用最小的降价比例促进销售速度的极大提高,这次率先降价的恒大地产就已经尝到了降价策略所带来的利益甜头。因此楼市调控不能因为个别房企降价就见好就收,如果想通过速战速决的方法解决高房价到最后只能落得一场空。
无可厚非的是,调控新政对楼市成交量确实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力,然而成交量的下滑根本不能代表楼市的健康转型,相反,楼市的骤然变冷正是政府调控的忧虑所在,如果在新政的打击下楼市交易一蹶不振,成交量的持久下滑不能引导房价回落,那么政府很有可能为了维护经济环境的稳定放缓调控进度,从而杜绝楼市调控误伤经济的副作用发生。
伴随着当下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楼市调控遭遇了一个关键的节点。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引发的连锁反应不断扩大,中国经济的“两难”境遇使得调控的适度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避免楼市调控带来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只有在不打草惊蛇的基础上避重就轻旁敲侧击,这样一来很容易使得被挫伤的房价及时恢复体力,调控政策或将重蹈房价短期调整后迅速反弹上涨的覆辙。
防范房价恶性反弹需政府多措并举
与此前中央严厉凶猛的调控新政有所不同,陆续出台的地方政策则更多地呈现出温柔委婉的特征,这种前紧后松的调控趋势不禁令人怀疑是地方政府在给楼市松绑。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曾经被视为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就被屡屡质疑效力减弱,因此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楼市调控的任重道远,防止房价报复性反弹将成为楼市调控的长期任务和目标。只有改变楼市调控的短期行为,加强调控政策的深入性和持久性,才能引导房价尽快进入理性降价通道。
若想防范房价恶性反弹上涨,首先应该继续加强对楼市的监管力度,通过打击开发商囤地囤房等恶性行为,防止开发企业拖延楼盘开发和销售进度,规避调控带来的潜在风险。其次,必须贯彻和加强金融政策从紧的效应,因为货币政策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生存命脉,一旦金融政策能够坚持长期性的严格执行,就会拉长开发商和政府之间博弈的战线,在资金链的压力下最先败下阵来的肯定是开发商。再次,政府只有继续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双轨并进,才能切实增加住房市场的有效供应,从而切断开发商日后待价而沽的后路。最后,为了进一步阻止投机性购房行为搅乱楼市,只有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引导流动性向其他领域平衡发展,才能有效防范一线城市房价在短期下跌后卷土重来。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要求严查土地增值税,并且国务院首次明确推进房产税改革,其实这是政府在调控环境下所作出的战略重心转移,中央把税收作为调控的突破口,准确而凶狠地打到了楼市的暴利根源上。但是,政策出台仅仅只是调控内容的一部分,如果地方政府执行力后天不足的话,楼市调控注定只能成为一场发育不良的作秀。看来,最严厉政策是否虎头蛇尾将成为影响这场楼市调控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围绕政府和开发商之间一场持久战正在逐渐拉开序幕。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