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国务院唱情歌


我在美国国务院唱情歌

      ——访美片断之一

          彭学明

    2010年5月25日,应美国国务院方面的邀请,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8人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与美国国务院文化官员和国际信息司等部门的官员与朋友,进行了文学方面的友好交流。

    很早以前,我把美国白宫的办公楼与美国国务院的办公楼是混为一谈的。我以为美国的国务院就在白宫里面。直到1998年我在人民大会堂开“两会”时,被美国最大的电视台CNN记者拦住采访了4个问题,我才开始“关注”美国,才知道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地,而国务院是美国最重要的一个政府部门,不在白宫那座神秘的宫殿里。不过,美国国务院和白宫是只有一步之遥的近邻。白宫和国务院,都是美国最重要的一个零件。白宫是美国的心脏,而国务院是美国的脑袋。

    白宫,我们这些造访者是无缘进去的,奥巴马不会邀请我们。我们只能在先天到达时,围着白宫转了一圈。白宫虽然绿草成荫,没有高墙,但却也有铁栏杆和荷枪实弹的警察把守着,一派森严。只有两层高的白宫,像世界上的一个白色脑袋,世界上的很多事件都从这个脑袋里进进出出,变得热闹、复杂而好看。

    美国国务院是我们此行最官方的一站。进美国国务院的大楼,是要安检的。跟机场一样,很严格。刀具、液体是不能带的,电脑也得开苞检查。恐怖分子变成空气,也混不进来。安检机器旁边的墙上挂着奥巴马等几位领导人的照片。照片很小,似乎低调。但却是美国最光彩的门面。我们在美国会到处都能看见奥巴马的照片,看到美国的这些门面。

    一个人发了一张胸牌后,美国国务院的几位文化官员到大堂迎接我们。两名男子,我没有在意,那名女子实在是漂亮。金发碧眼,柳身杏脸,端端庄庄的,让我立刻想起了我们东方美女中的大家闺秀。美国所有的官员,我都没记住名字,但在座的几位华裔却让我格外亲切。他们都在美国国务院各部门供职。他们见我们也格外亲切。其中三位华裔都认出了我,说:你是彭学明!我想,他们可能事先看了我的有关资料。不然,不会还没介绍,就认出我来。其中,有个在国际信息司工作的,还是我们湖南人!叫王建安。他说,他20多年都没回湖南老家了,他格外想家。我俩特地在会议室合了影、留了联系方式。根的意义,在任何人心中,都很重要。血的亲情,对任何民族,都很亲切。几位华裔坐在对面,我们立刻有了一种久别逢亲人的感觉。

    美国方介绍了美国国务院对此次文学交流项目的工作状况和意义后,中国方面的代表团团长刘震云也谈了此次文学交流的意义和期望。刘震云的演讲非常风趣、生动,而又深刻,赢得了美国同行和其他官员的赞同和掌声。之后,就是中美两国作家朗读自己的作品。来自宁夏的了一容、来自云南的和晓梅、来自贵州的禄琴、来自的四川汶川的杨国庆和来自上海的小饭及刘震云都朗读了自己的作品。杨国庆是我们团最有民族情结的人,他给美国文化官员献上了象征着民族吉祥的羌红和刺绣。小饭则是最有锐气的80后,他别出心裁地朗读了同样参加了此次活动的美国诗人马特的作品,以显示对美国作家的尊重。禄琴是我们团最腼腆的人,她每次一上台说话就脸红,都得我逼着她上台,在华盛顿时,她已经脸不变色心在跳,很沉着大方了。而和晓梅是我们团的美女,她的朗诵和发言跟她的打扮一样,都很得体而大方。了一容虽然10多天都因不习惯美国生活而没吃饱饭,但在朗诵时却劲鼓鼓的,精神得很,西海固特有的腔调,美国人也许听起来更有味。刘震云因为已经演讲过一次了,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做演讲,但在我的坚持下,他把他的《塔铺》选了两页,朗诵的韵味,像念河南梆子,也像他《手机》里的演员悄悄打手机。可谓个个精彩。而随团翻译吴新蔚则台前幕后辛苦地做着翻译和拍摄工作,把精彩瞬间一一翻录在案。

    作为副团长的我呢?该怎么在美国国务院表现?我对团长说,我唱我作品中的民歌吧,更有意义。刘震云和大家一致赞同叫好:你那么好的嗓子,不唱白不唱,唱了不白唱,肯定会打动他们。我开玩笑说,我要的不是打动美国国务院那一群人,我要的是打动美国,我要让所有美国人都知道中国民歌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刘震云说,就这么定了!我们朗读作品,你唱作品!我最前打头阵,你最后压台!于是,我就没有朗读我的作品,而是给他们演唱了我作品中的中国民歌。我不但要让他们了解我的作品,更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民歌。因为民歌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要借机把中国民歌和中国文化传播到美国,让美国人民分享我们中国民歌的魅力和民歌的荣光。

    我是一个中国民歌迷。中国各地的民歌,我都能够唱上几首,特别是湖南湘西民歌、陕西陕北民歌、新疆民歌、内蒙民歌和云南民歌,我是爱在骨子里、血液里。那都是天籁之音啊!怎能不爱在骨子里、血液里?于是,我走上讲台,微笑着用英语说了句:现在请来自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和歌唱家为大家演唱他作品中的中国民歌和情歌!

    台下一片笑声和掌声。

    我唱的实际上是四首,两首陕北民歌、两首湘西民歌。都是情歌。我把陕北和湘西民歌巧妙地混搭在一起,连成一首了。把陕北民歌变成了男人唱的情歌,把湘西民歌变成了女人接的情歌,陕北的情人和湘西的情人,被我自然地撮合成了一对相亲相爱的有情人。

    两首陕北民歌来自我的散文作品《陕西》(有的报刊发时用的是《说陕西》),一首是《上一道道坡来下一道道梁》,一首是《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面》。而两首湘西民歌来自我早期的中篇小说《龙船水》,一首是《只要眨眼动眉毛》,一首是《冷水泡茶慢慢浓》。

    上一道道坡来下一道道梁/想起我的个小妹妹好心慌/你在那个山来哟我在那个沟/探不上那个拉话话人哟你招一招手。

    这么长的辨子探呀么探不上天/这么好的个妹妹见呀见不上面/这么大的个锅来下不了几颗颗米/这么旺的个火来哟烧呀烧不热个你。

    这是陕北情歌。男声。我唱的。

    上山砍柴不用刀/下河挑水不用瓢/阿哥有心恋阿妹/只要眨眼动眉毛。

    韭菜开花细绒绒/有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二人情义好/冷水泡茶慢慢浓。

    这是生我养我的湘西情歌。女声。当然还是我唱的。

    意料之中,第一句一唱完,掌声就起来了。之后,当然是掌声不断。当我把歌中的意思翻译给他们时,他们更是掌声、笑声连了一起。演唱时,看到他们纷纷掏出相机、手机和摄像机拍照、录音,看到他们人人陶醉的眼神、表情,看到他们由衷的笑意和掌声,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自豪的不仅仅是我给中国作家们增光添彩了,而是我们的中国民歌和文化打动美国了,是我以一个中国的孩子,把中国的民歌和文化的种子带到美国了。

    一个美国观众跑来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听过中国民歌和情歌,你唱得太好了!把我的心都打开了。她还特别建议我当作家的同时,去做歌唱家,拍MTV,灌唱片,开演唱会,说是这样会唱片很卖座书也很畅销,相得益彰,说是商家赚大钱,我赚大名,我会更加出名,家喻户晓。说话时,她拉着我的手,就一直没放下。从她紧握的手上,我感受到了民歌和文学跨越国界跨民族的力量。

    虽然我没有这样想过去拍MTV、灌唱片、当歌手,但我会把作品一直认真地写下去,把民歌一直唱下去。我会以一叶小草的力量,让我的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扎得更深,走得更远。

    在美国国务院,我是一叶来自中国的小草,我相信我歌唱的露珠和情感,至今还挂在美国国务院的墙上和心上。中国的文化,需要更多我们这样的小草,去扎根世界,绿遍天涯。

    (请看之二:我在美国国务院的即兴演讲)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