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他却演绎着小型民营企业变身矿业航母的传奇,让人们见证了民营企业的顽强和倔强。他有草根的韧性。
面对呼伦贝尔各界对本土企业的期待和700多名员工热切的目光,他扎根家乡这片热土,打造梦工厂,他的一线员工月工资8000元、二线员工5600元。他有煤炭的温暖。
面对罕见的、近乎灾难般的地质构造变化难题,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灵活调整施工布局,集中力量攻克难关。他有钢铁的坚强。
面对呼伦贝尔没有上市企业的尴尬境地,他挺身而出,做出了3年内天顺矿业通过整合资源达到年产原煤600万吨,从而达到上市企业标准并寻求良机借壳上市的庄严承诺。成功在握,他正在上演呼伦贝尔市首家创业上市公司的传奇。
他就是呼伦贝尔民营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呼伦贝尔天顺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洪祥。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哪个人能一帆风顺,只有经历了风险并顽强生存下来的人,才有资格分享市场的蛋糕。如今座拥一定资产的马洪祥同样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涅磐。今年是他从事个私经济23周年,20多年的沧桑岁月,使他从市井鱼贩蜕变成民营企业家,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者自知。
目前,马洪祥麾下有呼伦贝尔市轩源经贸有限公司和天顺矿业两个公司。其中轩源公司主要经营农副产品,他从事这一行已经有18个年头了,多年的诚信经营使他拥有固定的合作群体。最让他欣慰的是,通过他与中粮、青岛啤酒集团等大企业的合作,呼伦贝尔的大麦种植面积在三年内实现了从零到150万亩的突破,产量实现8亿斤,不但打破了呼伦贝尔不产大麦的理念,而且改变了家乡的种植结构,而农民是这个项目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均增收7000万。目前,轩源公司主要由马洪祥的弟弟马洪海打理。他自己腾出更多的经历,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更宽广的领域。
从近几年的创业履历,可以听见马洪祥一步一个脚印的铿锵足音:
2007年,马洪祥引入了呼伦贝尔有史以来第一个外来资金2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组建了呼伦贝尔天顺矿业公司。这家煤碳企业在同行业中第一个在11个月的短时间内完成建井并投产。
2008年,天顺矿业年产煤炭120万吨,是当地第一家解决地区再就业500余人的民营企业。
2009年,在作业之初,大自然和天顺人开了一个恶意得近乎残酷的玩笑。功能强大的采掘机一铲下去,捧出的是一大滩泥浆。连煤渣的影子都没看见。再往前掘进,是如钢似铁般坚硬的岩层,最艰难时,每天的掘进进度只有50厘米。而且上有泥浆不断下沉,下有涌水不断冒出——马洪祥带领的天顺人与国际国内罕见的地质构造遭遇了。
大地的频繁发难让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工作面在正常生产中两次遇到地质构造变化,综采遭遇顶板冒落、片帮、底鼓及涌水等全方位的地质困难,安全生产困难重重。还能干吗?多位长年钻研煤炭开采的专业技术人员都产生了疑虑!放弃,一亿元资金的投入就会无声无息地埋入地下,连个响声都听不到。更何况,马洪祥的词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
没有人知道马洪祥那一段时间内心经历过怎样的煎熬,也没有人清楚他睡过几个囫囵觉。进矿、下井;论证、实验;他的身影总是矿里矿外地忙活着,想了多少招,跑了多少路,请了多少人,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一个个方案的研究、推敲、演练,一项项措施的出台、实践、落实,马洪祥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决不放弃!
马洪祥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召着每个人。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天盯在现场,想办法,出主意,搞攻关。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当人的毅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天都会让步,在马洪祥的带领下,一块块硬骨头在天顺人面前俯首称臣了。当采煤机又欢快地轰鸣起来,当传送带又顺畅地运转起来,天顺矿业跨越了地质结构的断层,更跨越了发展进程的断层——
天顺矿业实现年产煤炭180万吨。这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惨淡大背景下,他的公司不但没有减员,而且员工工资大幅度增长,一线员工月工资达到了8000元、二线员工每月亦可拿到5600元,还是呼伦贝尔市第一家将价值50万元的汽车和免费旅游休假作为年终奖励发给优秀员工的民企。
2010年,天顺矿业在呼伦贝尔市第一个提出了3年内通过整合资源达到年产原煤600万吨,从而达到上市企业标准并寻求良机借壳上市的目标。
这一个个“第一”,像一颗颗成熟的果实,像一束束大庆的礼花,凝结着马洪祥的心血和汗水,映衬出他艰苦创业后的胜利笑容。
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广泛社会基础的当马洪祥一直把经营的主业放在呼伦贝尔,当外人问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到外地发展时,这个外表文弱却叱咤商界的汉子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呼伦贝尔地处祖国边疆,经济发展缓慢,它需要我们这些儿女为之奉献,是经久不能割舍的乡情和责任感,让我不能离去。”说到责任,马洪祥感触颇深。身为呼伦贝尔市两届人大代表和三届政协委员的他,在两会召开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经验、思想凝结提炼成一份份建议和提案,在犀利的语言背后,是改善家乡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愿望和拳拳赤子之情。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善家乡人民的生活而努力着,在他公司的管理层中,有从最底层提拔的打工族,有身资百万前来助他的同窗;作业层里,绝大多数是下岗失业人员;他把这些人聚拢在一起,在致富的道路上打造出一个利益共享、氛围和谐的企业。
“人的资产超过1000万的时候,就都是社会的。”致富不忘泥土恩,马洪祥没有忘记给他生命和激情的这块土地。在各种公益事业上,他从来不是一个抠门的人,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他对社会捐款的数额也不断加大。1999年,马洪祥承诺3年为部队捐款30万元。至今已有11年时间。这11年,他不但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且捐款远远超过了承诺的数额。在他的帮助下,边防某团建起了蔬菜大棚,购置了图书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使部队官兵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了体现军民鱼水情的情谊,边防某团修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军营大门和哨所———洪祥门、洪祥哨所。在捐助仪式上,马洪祥深情地说:“军人为国家舍小家,日夜为祖国守卫着北疆,正因为有你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各族人民有了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才使个体私营企业家有了致力经济建设,共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参加拥军活动,实现拥军30年的诺言!”更值得一提的是,马洪祥通过拥军行动,不但获得了自治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而且与边防部队的战士结下了深厚的情意,每当他踏入军营的大门时,部队的战士都会以军人最崇高的敬礼,向这位拥军模范表示敬意。
抗灾防病、支援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他都走在他人之前,累计捐款已达200多万元。看到牧区遭受白灾,牧民生活受困,他不但一掷10万元帮助牧民买饲草,而且亲自带着蔬菜和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冒雪前往牧民家中慰问。看到品学兼优的学子因家境贫寒而面临辍学的尴尬境地,他慷慨解囊,一次就捐助了16名的贫困大学生,每当收到受助学生的信件时,他感觉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而对经营失败的同行,他的做法 同样展示了他宽广的胸怀,为其免去几百万的债务的事情在他的财务帐上有着清晰的记载。马洪祥的电脑一直保存着《感恩的心》的这首歌,他说他非常喜欢这首歌,“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做人就是要常怀一个感恩的心。谈及感恩,马洪祥潸然泪下,在市场中打拼了20多年的他,一直感恩这个时代给了他拼搏的动力,感恩党的好政策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有句歌词唱的非常好: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当马洪祥矢志创业,痴情回馈社会的时候,这个时代同样将鲜花和掌声送给了这个拳拳赤子——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治区双拥模范个人、自治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呼伦贝尔市中华慈善总会“慈善人物”等众多荣誉接踵而至,这让马洪祥的心底温暖无比,也更坚定了他继续奋进的信心。
马洪祥的目光没有停留在当下的繁荣之上。当外人问及他成功的原因时,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不认为自己成功了。”是啊,他还有更高的追求。上市的目标就象一曲奋进的冲锋号,在激励着马洪祥不断前行。他要在2012年实现产值和销售额突破10个亿,为实现呼伦贝尔年市政府提出的有三户产值超10亿的民营企业目标出力;也许,当它们变为现实的那一天,马洪祥依然不会认为自己成功了,因为他不羁的性格、愈挫愈勇的斗志以及成就产业帝国回报家乡的梦想,会让他一直前行。
在金融寒冬中逆风飞扬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