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如义
五月二日下午,一百五十多位天门中学一九八〇届毕业生,齐聚天中校园,向母校赠送了一块彩纹巨石,上面题有“登天之门”四个由董明娥同学手书的汉字。
此地无声胜有声。面对这几个汉字,每个读者的阅历不同,心境不同,总有不同感悟。我今天想说的,既是我自己的心里话,也是我父亲当年的真实心情。
“登天之门”从我脑海中跳出来的时候,我在江西庐山上的一个小宾馆里。三月二十五日晚上,刚刚看完电影《庐山恋》回来,打开QQ,上面跳出夏琼秘书长的一道指令,说是为了向母校天门中学赠送纪念石,需要一个题字方案。此前,他们已经想出了几个方案,非常高雅的汉词,如“博雅”“笃学”“毓秀”等,征求我的意见。
我的第一反应,感觉这几个汉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高在上,有点“指导”的意思。毕业三十年的学子,天门中学,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应该是学子对母校表达某种感激之情,应该是诚敬谦卑的。同时,题字所表达词意最好是天门中学独享的,要有特色。换句话说,所送之石,只能安置在天中校园,放到别的校园就不行。
想到三十二年前,我和初中同学徐福安、徐辉被父亲们用一辆板车拉进天门城关的情景,想到毕业后自己在武汉、南昌、北海、荆州四地求学、工作的岁月,脑海中突然冒出八个大字“登天之门,求学之舟”。这里既嵌入了“天门中学”中的三个汉字,又表达了我对天门中学的感恩。
一九七八年初秋,大概是割完中谷后的一天,三位父亲,用一辆板车,装上儿子们的生活用品,推着拉着前往天门城关竟陵。六个男人,三十多华里的路,大家侃侃而谈,兴奋不已。尤其是我父亲,如同中了大奖似的,完全沉浸在无限喜悦之中。在我父亲的眼里,把儿子送进天门中学,就是送进了天堂之门。一百五十多万天门人的心目中,这所中学无疑是全县最高级的最受仰慕的学府。何况,文革之后国家恢复高考,这是天门中学首次面向全县招生,我们有幸被录取,进了这个校门相当于考进了大学。
然而,由于石形的原因,石头的正面没有刻上八个汉字的小平面,聚会筹备组没有选择八字方案,决定用“登天之门”四个汉字。
现在,“登天之门”巨石已经被永久地安放在天门中学校园。有的同学说,这可能是对天门中学最高的褒奖了。我觉得母校享受这四个汉字一点都不过份,在我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天门中学就是我的登天之门。我相信,从今以后,每一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天门中学,看到巨石上的“登天之门”四个汉字的时候,一定会非常放心地回家。他们的孩子也会象我一样,从此走向人生的灿烂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