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体会:现在的孩子活得同样不容易!
文/胡磊
今天是六一节,一早起来打开电视,发觉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一些全国各地喜迎儿童节的新闻。但这些新闻我才不当真,那可能是提前摆拍的。外地的情况不了解,但在我生活的这个广东小城里,我身边有孩子的且孩子应该属于儿童的同事和朋友,没有一个打算给孩子过六一的。
单位的同事征求意见,问儿童节给孩子们组织什么活动好。按照我的想法,一是组织孩子到博物馆参观,比如自然博物馆或者地质博物馆,这可以增长知识;二是走向大自然,去农村,去郊外爬山,这可以让孩子有机会接触自然;三是去游乐园,平时孩子很少有机会去玩儿,正好儿童节,可以放松一下。本以为这些建议会博得大家的赞许,可很意外的被否了。同事说,那些建议大家都不会有兴趣你就是把门票发到他们的手上,也只会浪费,没人会去。这我就真的不懂了,如果免费组织这些活动大家都不感兴趣的话,那还有什么活动能让大家感兴趣呢?
一个同事心事重重地告诉我:“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体会不到现在有孩子的苦啊!这几年广东的教育环境变化很大,和前些年完全不一样了。”我说:“教育部要求给学生减负,不允许办课外辅导班,奥数竞赛也停了,广东不是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时代了吗?”同事无可奈何地苦笑说:“你说的都对,可结果是这学生负担是越减越重,家长是越来越六神无主,无所适从。”
近年来,广东的政策是“小学就近入学”,小学升中学也原则实行就近入学,不举行升学考试。尽管政策如此,但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广东也不例外,好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异是巨大的,从学校的硬件条件到教师的收入。由于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居高不下,大家普遍认同这个规律,也即:进入了好的幼儿园就有希望进入好的小学,进入好的小学就有希望进入重点中学,进入了重点中学就有希望进入重点高中,进入了重点高中就等于拿到了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对天价幼儿园是趋之若鹜。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在某“贵族”幼儿园,进去的时候就交了不少赞助费,现在每月的费用还要上千元。我从来没去过这些“贵族”幼儿园,不知道这每月上千的天价幼儿园能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我疑惑上“贵族” 幼儿园与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有什么必然关联?
广东那么多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点小学和中学怎么招收学生呢?这些重点小学和中学对招生标准都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让人一头雾水。这个时候,曾经的过来人的经验成了亦幻亦真的路边社新闻,但好像很具有权威性和传染性。甲家长说:我孩子去年进去的时候有三好学生证,什么什么补习班的证书......乙家长说:我家孩子进去的时候,有什么什么补习班的证书......丙家长说:......证书,丁家长也是如此。
重点学校年年招收学生,可到底什么东西是重点学校认可的,是否有个可供参考的杠杠,家长始终不知道。但是,家长们都记住了“证书”依然是好使的,除了很硬的关系外。尽管你不允许公开组织奥数竞赛,可私底下五花八门的补习班真是应有尽有,可以说是无奇不有,但就是没有与所谓素质教育相关的德、美、体、劳,只剩下纯知识一项了。
为了有足够的证书作为敲门砖,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参加尽可能多的补习班,因为谁也不知道最终学校更看重哪个证书,所以周六周日全天上课的孩子比比皆是,每个孩子至少要报4-5个补习班。在顺德大良,我曾经遇过一件纳闷事:一个当地很著名的课外补习班场所对出来的公路,发生了大塞车,大约30分钟后才能走车,原来是家长接刚下课的小朋友!这种“盛况”怎么没人来管呢?
我周围的同事,凡是孩子还没有进入中、小学的,没有一个愿意周末加班的,出差更是没戏。一个同事的孩子今年就要升初中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重点中学明确表示接收,急的他都要上吊了。这区里好点儿的学校的校长挨个拜,挨个请客,可饭是吃了,礼也收了,就是不表态。小学天天催,说如果还没有中学接收就要参加电脑派位了。
非常怀疑教育局和这些学校是不是有什么默契啊?这表面很冠冕堂皇的理由,给了重点中小学多大的发挥空间,又给这些补习班老师带来多少额外收入?可最苦的是现在的家长和孩子。家长是劳神费力搭银子,据说每个孩子仅补习班的费用就数以千计,而孩子离教育部教育纲要的素质教育目标是渐行渐远了。
据一个朋友说,现在的愉快教育是这样来解读的:愉快教育并不是减轻学生负担,那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读,真正的愉快教育是要想办法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如果一个星期需要上七天学,真有孩子会愉快吗?悲哉,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改革。
学生和家长们甚至开始怀念一考定终身的时代,那样好歹还有个标准和范围,像这样下去,不仅孩子会学傻,家长也被折腾傻了。从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到怀念,可以想见学生和家长心中有多少的无奈。
如果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孩子上大学很轻松,其实未必。大家都觉得外地孩子上大学分都很高,也未必----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看到的一个报道,一个河南的考生去年高考只考了246分,后来被补录到河南中医大学大专,且速度超快——9月28日网上补报,10月2日通知寄出,10月8日报到。
又看到这样的报道:广东英德市百名中小学校长因受贿而自首,几乎涉及该市中小学校长的百分之九十八——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良心何在?
最后弱弱地问一句:中国教育的改革,路在何方?路往何处走?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