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深层次思考


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深层次思考
随着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愈演愈烈,人们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真相也愈来愈清楚。起初,人们纷纷指责富士康的非人性化管理、对富士康管理层进行口诛笔伐,随着人们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的不断了解,才发现人们起初所认为的事件起因并不仅仅在富士康本身,而是有更深层的原因在里面。
在这12起自杀者中,年龄大多是在18~24岁之间,基本上都是刚进富士康不久的一线员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102伤的悲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少年这么早的结束自己的美好人生?这无疑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急需解决的事情,尤其是我们社会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个月里,随着富士康员工“连跳”数字触目惊心的快速上升,舆论对这家口碑本来就不算太好的台资企业的关注以及对“连跳”事件的讨论也急剧升温。除了批评富士康公司本身的员工关怀和管理缺失以外,有评论者指出,事件与中国当下过度倚重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畸形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还有人以事件为例证,直指地方政府唯GDP论的错误和片面的发展观;此外,更有文学气质浓厚的左翼批评家声称,从事件中看到了现代大机器、流水线生产造成的人性异化、精神荒漠等等……
另外,这两天,发现有不少媒体纷纷报导了富士康跳楼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富士康对每一个自杀者有一笔可观的赔偿费,包括一次性付给自杀者40万元的赔偿金和每年给予自杀者父母3万元的养老金,如果报道属实的话,那真可谓“牺牲一人,幸福全家”!要知道,对于这些刚刚步入社会、缺乏一技之长的年轻人而言,对于这些每个月拿着2000来块钱的年轻人而言,难以照顾和伺候好过去曾经为了自己升学含辛茹苦、现已年迈体弱的父母亲,另外,过去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时代,在这些人步入社会后,发现自己原有的希望彻底的变成了失望时,这些人的心理落差是何等的巨大,再有,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新”中国的他们而言,自小就受着来自父母亲、来自爷爷奶奶、来自外公外婆的关爱,过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生活,过着一种没有“磨难”、没有“逆境”的生活,过着一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买什么就有什么”的“皇帝生活”,在他们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所有的人都得围着他们转,他们才是“中心”,他们才是“太阳”,不管地球和水星,都得围着他们这些太阳转。
但是,当他们步入社会时,才发现世界并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自己不再是“圆心”,自己也不再是“太阳”,在这个社会里,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在公司里,存有一定的层级关系,父母亲不再陪伴在身边伺候左右,所有的逆境都得自己去面对,所有的压力都得自己去承担,在这一个个压力和逆境面前,有些人挺过来了,而有些人则非常不幸,通过死来获得解脱。
在媒体刚刚披露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时候,曾有不少人认为是富士康的管理文化导致了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是富士康的惨无人道、人剥削人的制度导致了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笔者闻此,深感这些人是多么的幼稚和天真,难道在中国,只有富士康是人剥削人?难道在中国,所有的企业真如我们小学政治课上所学到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就是“人剥削人”?笔者也有几个亲戚在富士康工作,我也经常和他们有过联系,通过与他们的沟通,笔者认为富士康的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妥,富士康的管理文化也很正常、也很人性,至少比国内不少的企业要好得多,至少在富士康,你加班还是有加班工资,而不像其他企业,你加班时免费义务劳动。
对于这一个个悲剧,笔者认为导致这些悲剧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我们国家缺乏很好的社会保障机制、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给这些原本可以做出更大贡献的人在太多的压力面前而过早的折枝凋落、是因为我们这个金钱主义社会、是因为我们长辈过度宠爱小孩子等原因所导致的。对此,作为国家、作为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富士康本身。
——2010530于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