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纠偏诚意,让你看懂账本又能怎样?
5月11日,财政部公布了2010年政府性基金及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情况。继今年3月财政部向社会公布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之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在社会公众面前“亮相”,表明政府预算公开正在加快步伐向制度化迈进。(27日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1705677.html
近年来,随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呼声的日益高涨,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尝试推行预算公开,以此呼应民意诉求,尤其是年初中央部委密集晒账本,更引来一片叫好声。然而,欣慰之余,“看不懂”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一时间,看不懂账本还怎么行使监督权的质疑声四起,对此官方的回应显然不再那么热情和积极了,更有官员干脆表示,财政预算如同进化论,没必要大家都看懂。
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其终点并不在监督,而在于民主监督之下的依法行政和即时纠偏。钱花在哪里,花了多少,花得是否合理,群众希望知道明细账,就是要看看有没有乱花钱的行为,进而促使政府部门加以纠正和改进。如此,势必触动政府部门、国家公职人员的既得利益,因而,出现公众越想知道,就捂得越紧,或者含糊其辞、避实就虚,遭遇阻力不难理解。
事实上,政府部门如果没有纠偏的勇气和诚意,即使账本都细化、明了,让你看得懂又能怎样呢?比如,“三公消费”堪称民意“钉子户”,群众很敏感,意见相当大,虽然羞于面对公众而一直“躲”在其他项目内,规模有多大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即使具体账目公开了,不实打实地治理,照样坚挺如往常;再如,此前有些部委公开的账目中,住房补贴显然高得有些出格,公众对此颇有微词,但人家选择了缄默和回避,最终不还是不了了之?
因而,落实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关键在于政府部门拿出足够的勇气和诚意,不惮于向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刀。无论是执政执法行为,还是管理理财行为,切实遵循执政为民的理念,恪守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可能存在的偏向或偏差,勇于承认,敢于纠正,就不至于在公众审视的目光面前扭扭捏捏,遮遮掩掩,甚至于监督未至,他们就已经着手主动自查自纠,坦然等待公众的挑刺了。
没纠偏诚意,让你看懂账本又能怎样?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