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会 自 我 监 测


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有一定范围,相互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当人患病时,生命体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掌握生命体征自测量是家庭和个人保健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

(一)体温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一定的体温又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1.正常体温

体温的正常值不是一个具体的点,而是一个范围。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为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037.0℃(比口腔温度低0.30.5℃)。

体温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女性体温较男性稍高。体温也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日常生活中运动、沐浴、进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

3.测量体温的方法(常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

口腔测温法:将体温计汞端放于舌下,闭嘴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5分钟后取出,检视读数。

腋下测温法:先擦干腋下汗液,将体温计汞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检视读数。

4.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如下:

甩体温计时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他物,以防撞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入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5.体温计的消毒法

先浸泡于消毒液中,30分钟后取出,将汞柱甩至35.0℃以下,再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用冷开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入清洁盒内备用。

6.异常体温

异常体温包括发热和体温过低。

发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37.338.0℃,中度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

 

7.发热时的指导

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做记录,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测体温两次。如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应在30分钟后测体温。保暖:在体温上升期,出现寒战,应调节室温,增加盖被与衣着。降温:较好的方法是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9℃,给予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用30%~50%酒精擦浴或大动脉处冷敷(腋窝、腹股沟处)。

补充营养和水分:发热时,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而人体分解代谢增加,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应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少食多餐。发热时,人的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导致水分大量丧失,应多饮水。尤其是药物降温后出现大汗淋漓,更应多饮水。对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如果测量发热一定要看医生啊!

(二)脉搏

随着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在表浅动脉上可摸到动脉搏动,简称脉搏。

1.脉率

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成人为60100/分,同年龄的女性较男性稍快,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较慢。脉率超过100/分称为速脉,脉率低于60/分称为缓脉。

2.脉律

脉律即脉搏的节律性。正常的脉律搏动均匀规则,间歇时间相等。如;脉搏的搏动不规则,间隔时间时长时短,称为节律异常。

3.测量脉搏的方法

测量脉搏的部位: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均可用于诊脉,常选择桡动脉。

(三)呼吸

正常呼吸

呼吸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即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呼吸1624/分。

(四)血压

1.正常血压的范围

正常成人在安静时,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

2.异常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达到160mmHg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95mmHg或以上。

临界高血压: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9194mmHg之间。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常见于休克、心肌梗塞等。

在自测生命体征中无论哪一项不正常,请一定要上医院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