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非专利药的销售费用比率一般在15%以下,专利药销售费用一般在25%以下。这个比率放在中国就是缺乏“成熟商业模式”的代表了。浏览国内主攻医院市场药市场的上市公司年报,自建销售网络的营销费用都在30%以上,要知道这些非专利药本身并无学术推广的需求,销售本质就是就是对垄断权益的再分配。如果采取代理的方式销售,终端价格可以达到出厂价的五倍以上。如此以来,看病岂能不贵。如果以2005年6月6日为新旧医改的分水岭,五年来医改政府投入加大有效解决了看病难问题,而看病贵问题如同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一样,人们已经熟视无睹了!如何看待药价虚高的两个源头物价部门和医务人员。
物价部门代表权贵阶层的利益。药品监管涉及到十一个政府部门,发改委的药价管理部门和药监局是最重要的实权部门,后者给身份,前者给待遇。当年药监局郑局长的死(参见07年博文郑局长:轻于鸿毛的省部级干部 )让活着的官老爷们继续闷头发大财,做表面文章。
医院人员的主流需要引导。作为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来自于药价虚高的灰色收入也有无奈的成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医疗技术服务的补偿。而整体过剩的医疗资源配置模式也仅使品牌大医院的医生获得暴利时机。许多终端销售达到10亿元量级的产品,其出厂价也仅为2-3亿元左右,巨大的利差空间依照对垄断权竞争壁垒的贡献程度瓜分掉了。(现实情况:2009年国内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额估计为3800亿,其中综合医院约为3500亿元,估计药价虚高贡献的1200亿元作为灰色收入被瓜分掉了!)
新医改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解决药价虚高问题,这关系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其实也很难,因为中国整体上两极分化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盗版光盘治理的一个有效措施是举报制度,举报一条线给奖励30万元。广大医务工作者其实对药价虚高也爱恨交错,完全可以采用举报的方式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目前国内有许多大品种其实就是保健品、传销品的本质,对这些药品流通费用高达500%以上,采用区域代理模式的品种可以采用举报制度。出厂价和患者购买价都是可以微观调研摸清的,一旦调查清楚,在奖励线人的同时,相关的官员的追究问责也要跟上。
药品市场乱象重生,但必须要取信于民、真抓实干!否则,只能五年后再启动新一轮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