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纪行(一)


     

   昨天,告诉晓蒙老师我今天去山西,看看“汇通天下”一直是我长期的愿望,可惜我没有认真看过他拍摄的纪录片——《晋商》。对我来说,坐下来连冠的看一部八级的纪录片,确实是时间的奢侈。

   然而,姚树华导演的《白银帝国》我却是掏了真金白银去电影院看的,不要说不好,不好说很好,倒像是一个婚姻伦理电影。晋商之“商”,晋商之“道”少了些,回头想想,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后来惊讶,郭台铭成了制片方,于是惊呼:制造业的大佬怎么越来越像风投了,是不是制造业实在太累、太苦、利润太微薄?现在想来,不过是因为郭老板是山西人,或者说电影当中的情感因素也是因为郭老板自己情感细腻而随之展现了呢?这些就无从考证了,信口开河,不当真。

   《乔家大院》是让我萌动去山西的初衷,胡玫导演让晋商文化在中国再一次成为焦点。最近,新《三国演义》热播,陈建斌主演曹操,以至于不少网友在网上热议——乔致庸和曹操是不是一回事儿。我就不参与这一类的讨论了,反正多年前,看《乔家大院》时的想法,今天终于成行,而今天对我来说,又比往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境遇也大不相同,所以,一个人上路,我也豁然得很。

   我有朋友、有同事也是山西人,在广州时,请我吃过山西菜,这些朋友让我对山西产生良好的遐想:热情、豁达、信守承诺、细致入微,可能很难想象血性中还带有细腻,这是人性当中的难点,至少我是做不到的。重商重情,商是规则,情是世故,规则和世故能很好的融合,这是山西人在我心目当中的印象。

   有人说在平遥古城坐着可以想起丽江古城,我实在不想有这样的比较,风情不同才有意义。

   走前,一位朋友还开玩笑的问:“丽江古城,有人期待艳遇,你去平遥干什么?”

   我答:“学习。”

   他说:“扯淡,也是艳遇。”

   我说:“我自己都很艳了,就看遇见什么人和什么事儿了。”

   饭桌上,大家笑了。

   山西,我开始纪行。

 

                                                晓   亮

                                             2010-5-24于首都机场

 

小缀:

   睡得太晚,凌晨3点了,不知道是不是跟初来乍到有关,起了个大早,今天要去平遥古城。

   入住的是季琦的汉廷酒店,记得只有在08年末,为采访胡润,自己住过莫泰168酒店,后来就算是对话郑南雁,也未曾在所谓的“经济型酒店”入眠,其实这类酒店的迅速崛起,在很多角度上都可以说明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关系。

   2009年年初,在采访了携程网的CEO范敏之后,曾经联系过季琦,提纲都出好了,结果自己变化了,或者说组织变化了。转眼间他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和携程、七天一样,总有一本宣传企业文化的读本在酒店里,汉廷也深深地打上了季琦的烙印。早上我爬起来,读了封面文章——《当代中国深灰各阶层分析》,很有深意。

   季琦的文章思路来自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从战争到运动很多思路与实践来自于此,深读是很有必要的。季琦通过此文清晰的表达自己在这个市场的定位——为中层、中上层服务,很简单,他们是最有购买力的。而事实上,中国的楼市、股市,何尝不应该这样?出台政策时往往对这个阶层比较敏感。 

   “椭圆形的社会何时到来?”——季琦的问号,也是政治家、企业家都应该思索的问题。

   山西晋商,向来以行商闻名,季琦也是行商,一个上海的商人,把酒店开到了全国各地。

 

                                                   晓亮

                           次日晨间于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