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六十三)


随想录(六十三)

希望在绝望中毁灭。

当绝望举起屠刀时,希望也就开始了哭啼。

绝望,希望;希望,绝望。绝望与希望总是在进行着巅峰对决。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绝望和希望的轮回中显示。

老子是绝望的代表;孔子是希望的化身。

在一个没有正义的社会里,绝望就是恶之花。

为了一个希望,总是要把绝望品尝。

绝望是希望的伴生物。绝望因希望而生;希望因绝望而产。人在绝望中,才会体验到希望的价值;人在希望中,也才会感受到绝望的恐惧。

欲望是介于希望于绝望中间的东西。

欲望勾引着希望,也毁灭着希望。欲望向前,就是希望;欲望向后,就是绝望。

希望也在指引着通往天堂的路。

人生主要有两问。一问是:有没有天堂?二问是:若有天堂,有没有通往天堂的路?

各种宗教都在试图提供一条通往天堂的路。

爱是永恒的,爱应当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但人类除了对自身的爱以外,是否应当将爱推广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残酷的掠杀动物,人类这样做,能否不影响来世的救赎?

人类遇到的困惑实在是太多。不同的文化体系提供了不同的解答方案。

人类的道德体系本质是混乱的,也是互相矛盾的。也正是这种混乱,为人类行为的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基础。

在中国,爱和希望都是在血缘中。除了对子女的爱是目的性的,是真爱以外,对其他的爱都具有工具性。

在中国,由于缺乏垂直方向的追求和希望,所以,人们就将更多的希望和追求放在了水平方向,放在了世俗界。

人类总是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方向都尽力扩张欲望和实现欲望。

在垂直方向,人类的目的是天堂。这是精神的家园。在水平方向,人类的目的是物质的满足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水平方向的满足包括两个方面:肉体的和精神的。

当天真无邪和充满希望的儿童遇到绝望的魔鬼时,希望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人们总是将个人的希望建立在他人绝望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就有可能受到绝望的报复。

希望只有建立在平等和爱的基础上,希望才是绿色的。否则,希望就是枯黄的,希望就是毁灭的火焰。

人们既要为自己燃起希望,也要为别人点燃希望。

对中国人而言,子女就是希望,父母则是过去。父母、本人、子女,构成了中国人整个的人生,这里既包括过去,也包括了现在和将来。

                                          宋圭武2010515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