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对得起观众,和对得起投资人之间一定是对立的?
话剧《培尔·金特》的两次发布会,让媒体见识了孙海英的感性与愤怒——去年底保利剧院首演前,深陷角色的孙海英痛哭流涕;最近在国家大剧院,他再次炮轰当下整个社会的审美品格,甚至将矛头直指商业片导演。“这次回归舞台,我和戏剧的感情深了,但与戏剧的距离更远了。我不是悲观,但我对中国戏剧的未来不抱希望,戏剧已经死了,完蛋了!电影也如此!艺术片有活着的吗?中国已经成文化沙漠了。那些整天捣鼓商业片的人,到了80岁一想,我这辈子就是一堆沙子,死了得了。”
孙海英说,“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艺术家从没有迎合过任何人,但中国当下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现状,我们的观众很潦草,艺术圈也互相说假话。艺术不仅仅是为看得懂的人准备的,你看不懂才应该来。那些半场就走的人对这个戏的理解很肤浅,还口口声声说自己看懂了,其实什么也没懂。”
孙海英的话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当然是观众与票房:所谓艺术要深入群众,要照顾群众,不能老是做出一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样子;艺术要适应市场,要向投资人负责,而不是满足演员与制作人的个人喜好云云~~
上述反对意见在近年来相当流行,也有一定道理,在中国的娱乐业刚刚草创之时,大批国家养起来的从业人员没有市场意识,过分沉迷于自己的小圈子,作为一种拨乱反正,确实应该提倡贴近市场与大众。
但是,改革开放都30多年了,在市场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是否还继续要那么振振有词的去把迎合市场,迎合大众趣味作为座右铭呢?
难道对得起观众,和对得起投资人之间一定是对立的?
孙海英的话是我想起五一前关于电影《东风雨》的一场争论,当时一些评论界人士及导演柳云龙、编剧杨健都在场。人们争论的焦点就是:尽管东风雨确实是部好作品,但它是否浓缩了过多的元素而导致部分观众看不懂?是否会因此影响票房?
说实在的,作为本非普通观众的评论界人士,去评价一部电影的话本应只有两个标准:这是一部好电影,还是烂电影,好与烂之间其实很好区别,至于票房,部分观众趣味是否能接轨,那其实与好烂无关。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一些人过于替观众操心,老是在担忧观众的知识、智商与品位是否能欣赏得了这部电影,言下之意其实是:你应该把电影拍得更简单、通俗、乃至低俗一点,这样观众才会喜欢。
难道中国观众整体品位一直得不到提升,烂片横行,暴敛票房的现状不正是这种心态下惯成得?我们当然不能过分低估群众的智商,在互联网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中国观众中可谓藏龙卧虎,有世界级鉴赏水平的当不罕见...但是,更不能高估目前观众的整体水平,因为事实就摆在那儿,一些“脍炙人口”的烂片随便都能票房过亿,分不清好坏的确实大有人在。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名著《国家竞争力》中曾提到,一国的产品是否有竞争力,消费者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越挑剔的消费者,其产品质量越高,越容易在全世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德国人、瑞士人、日本人、美国人都是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费者,所以他们的产品质量也全世界最佳。
这个原则拿到电影业也同样适用,培养不出一批高素质的观众,中国电影永远也别想崛起。由于大片引进有限制,中国电影市场目前还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如果导演编剧们除了票房什么都不在乎,只致力于降低身段,迎合大众趣味,而不是精心制作有情怀的电影,无异于饮鸩止渴,消费者品味不能提升,不但劣币驱逐良币,使用心的导演难于立足,最终还会把自己毁掉。近年来一些电影窝里挺横,一到欧美市场就受冷遇的例子便是明证,人家的消费者不吃你这一壶。
孙海英的话剧《培尔·金特》没看过,还是以《东风雨》为例,由于个人喜好不同,先不论定好烂,但至少这部电影的制作是有情怀、有诚意的,其中很多场景,比如赛狗场、犹太人社区等,本不必要花费那么大财力、心力去打造,至于其“赵氏孤儿”式的结局更完全可以换成一个意味较浅白、更煽情的桥段,日本人审讯范冰冰李小冉的场面也没必要略过,完全可以对酷刑大肆渲染一番...但制作方却自有取舍。影片里小到日本人的标语、外国人的袖章等都精心设置还原,虽然只有懂点历史背景的人才会暗自赞叹,大部分观众可能感到莫名其妙,但这里面体现的就是诚意,表明制作方认真在做了,总比千方百计往电影里塞广告要好得多。
好电影未必没有市场,但要顶住一定的市场压力,却是拍好电影的基本要素,对得起投资人易,对得起观众难。如果不挑剔打肿脸充胖子之类,柳云龙的一段话值得一听:就我而言,对市场的心态放得很平。我赔得起。我个人赔得起,公司也赔得起。首先不是在电影里挣大钱。当然,能挣大钱,是对信任我、喜欢我的人最好的安慰,如果赔了,他们会投更多的钱。因为我做完之后,他们看了这个产品是感动的,他们相当感动。我也很犹豫过,到底是依然坚持愤青还是向市场妥协。我想我还是坚持愤青的道路。因为我把它看得与我生命一样重要。我也不要求所有人都喜欢我的电影。尤其是在这个年代,我们已经被禁锢了五六十年思想,会有思维非理性的过程,观众也不成熟。
无论是孙海英还是柳云龙,我其实都希望,市场能够对用心投入者给予一的回报,以鼓励他们继续行走下去。
咆哮孙海英、愤青柳云龙、以及中国电影竞争力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