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安变成宝利来,不见当年百元股


  海普瑞、碧水源和神州泰岳,这三只百元股,业绩增长的基础难以服人,因此我们提醒投资者要留意其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

  这三家曾倍受市场追捧的公司有着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都是中小公司,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一度成为市场中的“第一高价股”;其次,他们都在过去两年有着令人瞩目的业绩增长;第三,在公司招股书中,人们都可以看到公司非比寻常的“科技含量”。

  虽然光芒耀眼,但发出耀眼光芒的其实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我们在上述报道中认为,碧水源和神州泰岳两家公司的“科技”含金量并不高,帮助公司获得巨额订单和利润的关键,究竟是“核心竞争力”还是“核心关系”?这非常值得质疑。

  比如碧水源,作为一家污水处理企业,政府是其主要客户,但公司的五位高管都是前政府官员。董事长文剑平、董事副总经理何愿平、梁辉,监事会主席陈亦力都曾供职于国家科委,副董事长刘振国也曾在北京市水利系统任职。而且,公司办公室就设在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处办公楼内。记者采访到的不少业内人士,对公司获得北京市政府的巨额订单都表示不平,公司的高科技膜技术外衣下,是否还隐藏着什么?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还有神州泰岳,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国移动提供“飞信”技术服务,该业务2006年开始运营,不到3年,其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超过6成,并为公司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利润。

  而最近上市的海普瑞,收入和利润都增速惊人,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公司的高增长更多是短期因素所致。受“百特事件”和墨西哥甲流疫情影响,全球“肝素钠”市场供应短缺,对中国原料需求出现量价激增的局面,而一旦海外市场的供应恢复正常,公司产品的毛利和市场份额都有可能会急剧下降。

  这三家公司招股书中公布的“核心技术”,同样值得怀疑。本报记者采访到的业内人士对神州泰岳的飞信技术评价是“技术含量并不高,找谁都能做”;碧水源宣称自己是“世界仅有的三家掌握膜生物反应技术(MBR)的公司之一”,也是漏洞百出,不仅国内有不少企业在此领域已耕耘多年,而且公司使用的大部分产品还是从国外直接购入。海普瑞在招股书中对其科技含量的陈述,更有明显误导投资者的嫌疑,公司宣传其是业内唯一获得美国FDA认证的公司,但事实上媒体所知该领域通过FDA认证的公司就有3~4家之多。另外,公司对“肝素钠”存在被化学合成物替代的风险也避而不谈。

  这三家公司的招股书和大部分券商的估值报告,都在一味吹捧,对实质性风险却鲜有提示。如果普通投资者们不进行独立调查和判断,很容易认同公司高股价的合理性。对这些被公司和承销机构误导的投资者而言,他们遭受的损失令人遗憾,但他们也需要反思,是否存在抱着赌博的心态在高价追买这些股票?如果是,那么玩火者烧伤手指,属于咎由自取。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赌博,而赌局后面的操纵者,是一股合谋势力,其中包括公司的发起人,包括负责承销的券商和中介机构,特别是象高盛这样的股东,在海普瑞上面赚了一百倍的利润,甚至比他从西部矿业上赚的还要多。

  回顾历史上的百元股

  我们除开原来由于市场初起时期不健全机制产生过万元股的老八股不算,1993年以来,两市曾出现过3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清华紫光和用友软件。目前距离最近一次的百元大股已整整5年了,盘点历史上的三大百元股,可以发现,股海桑田,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百元股。

  亿安科技

  历史最高价126.30元之后,最低跌到3元,现在只在10元左右

  从证券市场上一只很普通的股票变身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支百元股票,“亿安科技”只花了一年时间就从四五元钱直线飙升到126元以上,被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神话。

  从1999年10月开始,“亿安科技”的股价开始出现“井喷”式的蹿升,到2000年2月17日,在短短的70个交易日内股价由26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涨到126.30元,2000年2月15日“亿安科技”股价突破百元大关,成为沪深股票实施拆细后首只市价超过百元的股票。不过好景不长,“亿安科技”的股价在百元以上仅仅停留了6天,随后一路下跌。2001年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股价案。随着证监会对“亿安科技”事件处罚决定的公布,这个神话破灭了。

  清华紫光

  说起清华紫光冲击100元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1999年的“5·19”科技股行情。清华紫光当年的表现可谓是大炒网络科技股泡沫破灭的一个缩影,该股自1999年底上市后,股价从50元曾爆炒至最高的106元,2000年2月17日达到历史最高点106.57元,在2000年5月也一度上摸100元,在高位维持了三个月,几经折腾,最终还是扛不住了,呈现波段式的下跌。以上海梅林、中亿股份领涨为开端的1999年的“5·19”科技股行情,完全脱离了市盈率的框框,也不用估值定位,在2000年元月二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随着网络神话的破灭,清华紫光也在高科技股的走熊和公司业绩的大幅下降双重影响下走向了回归。

  用友软件

  2001年5月18日,中国股市又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百元神话。在这个吉利的日子,用友软件在万众瞩目下闪亮登场,并于上市当日即触摸百元整数大关,成为继亿安科技之后的第三只百元股。尽管当时只成交了几百手、停留了几秒钟便与百元“吻别”,但还是在股市引起巨大反响。开盘76元,上市当日即触摸百元整数大关,随后就一路跌跌不休。用友软件的走势折射出当时询价机制的不合理。同时期发行的隆平高科、乌江电力也是高市盈率发行,闽东电力市盈率更是达到88倍,新股高开低走趋势自此开始成为普遍现象。

  不难发现,这几只百元股的共同特点就是“短命”。三只历史上的百元大股演绎出惊心动魄的神话背后更多是市场的原因使然,都有着典型的历史背景。亿安科技称得上是庄股时代的典型代表,当时市场普遍的赚钱模式就是通过控制大量流通股股份来拉抬股价,同时编出一个故事,用所谓前景来进行股价上升空间的想象。随着证监会对“亿安科技”事件处罚决定的公布,这个神话破灭了。用友软件则是发行模式发生了变化,充分反映了新股发行询价制度不健全。

************************************************************************************************************************************

  转载点评:这些事实证明,科技股的弱点就在于更新换代太快,一个技术的进步,就有可能淘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经营模式。科技股只能一时风光,巴菲特为什么很少做科技股?就是这个原因了。

  据说MBR(膜生物反应器)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最佳可行技术,据说碧水源打通了膜丝、膜组器和施工整个产业链,在国内具有综合竞争优势,但都有异议。撇开争议不谈,碧水源当前股价需要今后三年业绩每年递增80%来支撑,我是不敢下这个注的。

   海普瑞的情况似乎刚好相反。公司未来两三年的业绩增长能够支撑发行价,但从更长的时间衡量,竞争对手取得美国FDA认证,肝素原料药需求与下游制剂的平稳增速趋同,甚至替代产品的出现,都将使该股估值大打折扣。

 
   大家知道,有一条股市戒律叫“不熟不做”,传统行业我们容易熟悉,高科技行业则需要掌握足够资料反复研究,即便如此,出手时还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作前提。巴菲特可谓“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极少买科技股,听说买中国的比亚迪是因为看中了王传福的经营团队。投资新兴产业要从“人”入手,这是巴老给我们的启示,我对长春高新金磊博士和孔维教授的事迹搜集较多,也对十四所几位院士的成就无比景仰,百元股的投资者们,是不是博傻呢?您对上述三家公司的高管了解多少呢?

        中国股市的环境,与成熟市场是有一定区别的。世界上股价最高的股票,就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每股价格达到11万美元以上,这是投资者给巴菲特先生的估值了。巴菲特长期坚持不分红,不送股,多少年来,它的股价一直上升,到现在,这个公司的资产平分到每股,都不止这个数了。巴菲特说,我的公司的股票,本来不是对大众的,只需要那些对伯克希尔有信心的人,做我们的股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