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股指期货挂牌交易,而从4月19日开始,沪深两市便出现了持续的调整。截至本周一,上证指数从3130点如“瀑布”般跌至2577点,幅度高达18%,时间仅仅只有二十个交易日。
股指这一次的大幅下挫堪与去年8月份的暴跌相“媲美”,但又有所区别。其一,去年股指的暴跌,是发生在上半年的一波大反弹行情之后,市场本身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而且,由于股指涨幅超过一倍,客观上也有调整的要求。而今年的暴跌,股指并没有产生像样的上涨,期间倒是震荡的时间较多。其二,今年4月份股指期货已经推出,股指期货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力无时不在,而去年股指的下跌并没有受到股指期货方面的影响。其三,今年股指的暴跌,是由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如今年以来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CPI的持续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等。
近期股市的暴跌,质疑是由股指期货惹祸的声音开始出现了。虽然股指期货不能改变股市本身的运行趋势,但是股指期货所扮演的助跌作用却是不能被忽视的。针对股指期货导致股市下挫近600点的质疑,市场中亦有不同的观点,如“股市暴跌无关期指”、“股市下跌不是期指惹的祸”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更有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人士坦言,是因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大肆减仓,才造成了目前市场的惨况。
作为“填补了国内资本市场一项空白”股指期货,其推出虽说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但也正因为股指期货具备的做空机制,其持续下跌的走势,现货市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保持“独立性”,多少会受其涉及。因此,股市持续调整,股指期货的下跌走势虽不是决定性的,但至少股指期货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
股指期货的上市,显然不是使资本市场具备了做空机制简单。由于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价值发现、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客观上需要其发挥出这些功能作用来。否则,其推出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目前的股指期货由于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还未大规模入市,主要由“散户”支撑着,这也就决定了股指期货更多表现出投机性的一面,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不仅从其成交手数方面可能得到答案,同样也可以从成交金额上频频超越沪市上得到证明。
退一步讲,即使是机构投资者入市了,由于股指期货的门槛较高,中小投资者被排除在外,股指期货所谓的套保功能,也只适用于机构投资者。而且,作为散户交易者,到底真的有多少人在进行套保呢?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基金、券商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在没有得到允许以前,基金与券商也只能进行套保,实际上也就是只能做空股指期货,而不能进行资产配置,那么,这些机构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在期指上做空,再利用手中的筹码优势实施砸盘行为。如果真是这样,无形中就加剧股指的下跌。而股指期货的价值发现功能将被严重扭曲。
资本市场上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注定了会有一部分投资者为之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整个市场。曾经中小板推出时“新八股”的连续跌停、创业板新股目前的暴跌等都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同样,股指期货推出之后,A股市场亦在间接性地为之付出代价。
股指期货为市场带来了什么?是连绵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