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医疗谁的路?
朋友李芃推荐我去读她的特需医疗和国际班,我很乐意地去了。其实她所谈的问题在我与她一次网聊的时候有过一番争论。可以这么说吧,她是站在存在就是合理的角度去分析目前公立医院和教育存在的一些“公私合营”的现象。
我在推荐他这篇文章之前想说明两个问题:存在是否合理和公立医院为什么出现非公现象。
第一个问题:“存在就是合理”是有条件的。
现在社会上对一些颇有争议的新事物,甚至一些我们认为是丑恶的社会现象会存在一种宽容的说法:“存在就是合理”。不可否认,“存在就是合理”在很多情况下成为“真理”。此说话的意义在于,不要仅仅停留于就事论事式的表面分析,而要深入到现象背后的原因。然而,其消极之处也十分明显:它往往沦落为对“错误”、“假象”辩护。更多的是对“存在就是合理”理解的片面性有关。我这里引用一段哲学界对“存在就是合理”的看法。
第一、存在就是合理,当然有为现实辩护的一面,不过,它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它革命、批判的一面。这点,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早有揭示。他说,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显然是将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但是,这样想的,只是“近视的政府”与“同样近视的自由派”。“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也是必然的东西”,“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举个例子,“罗马共和国是现实的,但是,把它排斥掉的罗马帝国也是现实的”。换而言之,某种丑恶现象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将它消灭之后出现的美好现象更加合理。
第二、“存在就是合理”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存在就是合理”其实是黑格尔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的通俗(一定意义上也是歪曲)表达。它的成立,以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为依据。黑格尔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理性),它自在的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理的(“合乎理性”的简略说法),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的。反过来讲也同样成立。
第二个问题,就是公立医院为什么出现特需服务。
对于“公立医院为什么要提供私人产品”这个问题,切不可就事论事。我觉得要重新思考问题的起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为什么只有中国会出现这种挂公立医院的招牌,行私立医院的行为呢?相反:为什么私立医院走不上“私人产品”提供者的路子呢?谁占谁的道?
公立医院医院出现特需服务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这种新生事物与干部高级病房不是同一个概念。“特需服务”是产生在国家差额补贴越来越少和取消这个历史转折关头应运而生的、政府给医院一条自行筹资的政策。第二个背景是,民营医院尚没有出现,社会出现了一些“万元户”和境外人员,包括海外华侨省亲、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这就是社会有这种需求,而这种需求民营医院根本是不能提供的。因此这种“特需服务”越做越大,成为一种“堤外损失堤内补”的怪现象。演变到现在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政策。请大家注意的是,当时的“特需服务”价钱比现在的普通服务还便宜,比现在普通服务的内容还简单。
最近,总有公立医院的院长在问我:我们想办一个最高等次的特需门诊(医院),我不置可否。请大家给我建议。
李芃: 新医改和新教改,真可谓相映成趣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