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问题的交流


给赵跃的的回信:
 
关于“通货膨胀和生产过剩”文章
赵跃你好,
 
文章认真拜读,受益非浅。提一些我自己的看法,也非必对,共同讨论。
 
关于前三部分的理论和基本观点的论述,有些内容很有创意并且很深刻,可以看出你有很扎实的经济学功底,我也很同意你的观点。第四部分,一些对策措施必须考虑它运行的可行性、操作细节等。
 
一、关于法定物价,政府定价与法律定价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不同,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政府定价,但事实上政府也代表了法律,它们在操作上未必有什么根本不同,所以现在再提固定价格,如果没有充分的论据,别人难以接受。
 
二、商品的基础价格如何确定,因为一旦价格确定,将难以改变,所以基础价格至关重要。谁来定价,法律依靠什么定价。假设三个企业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但成本都不相同,按哪个来定价。按成本高的来定价,不利于提升生产效率,按成本低的来定价,等于人为将成本高的企业排除市场。
 
三、当产品原料价格发生变化了之后,商品怎么能不改变价格呢?国内原料价格可以强制不变,那么国外原料价格变了怎么办呢?
 
四、会不会发生定价者与企业相勾结的情况,从而损害生产效率呢,有可能避免吗?计划经济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效率,而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变化淘汰落后,鼓励先进,从而带来效率。当价格固定之后,如何解决效率问题呢。
 
五、转账货币与现金货币有何本质不同呢?从论述来看,好象只有面值大小的区别,那么政府增发转账货币来还债,是不是也会引发通胀呢,为什么不能呢?只要它流通,与普通货币就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只不过方便一些。
六、企业如何得到转账货币呢,既然是一种货币,它是有购买力的,不能谁要就给谁吧。企业运行困难的,那它也得不到转账货币,债务还是要产生的。
 
七、政府收购商品与计划经济有什么不同呢,应该还是无效率的吧。市场经济虽然风险较大,但是有效率的,计划经济虽然没有风险,但却没有效率,还引发腐败。政府收购商品,从收购到销售风险都是很大的,计划经济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又如何解决呢。
 
以上观点未必准确,可能我对你的思路领会还不是很深,再商榷。
 
2010年5月4日
张你好,
 
非常感谢你能够如此细致地阅读《通胀》!你提出的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非常好!这些问题在文章并没有具体的解释,因为我不知道读者需要了解什么。下面就按顺序来讨论你提的问题:
 
“一、关于法定物价,政府定价与法律定价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不同,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政府定价,但事实上政府也代表了法律,它们在操作上未必有什么根本不同,所以现在再提固定价格,如果没有充分的论据,别人难以接受。”
 
讨论一、我认为政府的行为是行政行为,它可以随时发生变化,而法律代表社会制度,它比较稳定,力度更强。行政限制的是违纪行为,法律限制的是违法行为。违纪与违法在处理上是有一定区别的。这里面的核心问题不是由政府还是法律来稳定物价,而是物价是否需要稳定。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物价可以通过自由波动来实现稳定,从事实上看,物价自由波动所带来的只是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是存在严重问题的。其实物价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通货膨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侵犯他人财产的事实。如果不存在私有企业,那么通货膨胀只是国家企业对个人财产的收缴,而在存有私有企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就是个人对个人财产的侵犯了。既然偷盗这种小小的犯罪行为都要通过法律来进行严格限制,那么对于通货膨胀这种巨大的财产侵犯案件就更有必要通过法律来约束了。通货膨胀不是经济规律,而是经济犯罪。当今巨大的社会财富就是通过这种“合法”的犯罪行为被少数人非法侵占了。
 
二、商品的基础价格如何确定,因为一旦价格确定,将难以改变,所以基础价格至关重要。谁来定价,法律依靠什么定价。假设三个企业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但成本都不相同,按哪个来定价。按成本高的来定价,不利于提升生产效率,按成本低的来定价,等于人为将成本高的企业排除市场。
 
讨论二、商品可以通过它的平均成本来进行定价。虽然各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一定差距,但是商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根据商品的平均生产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比例来制定商品价格了。在这种子情况下,高成本的企业就会努力降低成本,或者由低成本的企业来兼并高成本企业。对于地区不同所造成的成本差别,或者由政府弥补差价,或将高成本地区的企业搬迁到低成本地区。其实“将成本高的企业排除市场”一直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基本准则。另外,刚开始实行稳定物价措施时,也可以在现有商品价格的基础上来进行。
 
三、当产品原料价格发生变化了之后,商品怎么能不改变价格呢?国内原料价格可以强制不变,那么国外原料价格变了怎么办呢?
 
讨论三、国内产品原料价格本国法律是可以控制的,国外原料价格本国法律是不能控制的,但是国外原料价格的波动可以通过政府的外贸机构来进行调节。涨价外贸补贴,落价外贸获利。这样,国外原料价格的波动对国内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不会造成影响了。
 
四、会不会发生定价者与企业相勾结的情况,从而损害生产效率呢,有可能避免吗?计划经济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效率,而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变化淘汰落后,鼓励先进,从而带来效率。当价格固定之后,如何解决效率问题呢。
 
讨论四、商品定价是根据市场同类商品的平均价格来进行的,这里面没有过大的差价,因此“定价者与企业相勾结”意义不大。当然违法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制度严密,犯罪现象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商品定价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生产效率是由劳动者、劳动方式和劳动条件所决定的。效率决定效益,效益“鼓励先进而不是通货膨胀在鼓励先进。有效益的驱使,自然就有效率的产生。而通过通货膨胀来获得效益反而降低了劳动者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创造效益的动力。价格一旦固定,企业也就只有通过提高效率来扩大利润这一条路可走了。所谓计划,就是把未来要做的事情首先想好。所谓计划经济,就是按计划运行的经济体系。计划经济的计划指的是全部经济运行过程的计划,而不是某一项、一类或局部的经济计划。其实计划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既计划经济是非商品经济。在计划经济体系中是不存在、商品和商品市场。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经济。我们过去所说的计划经济不过是国家垄断的商品经济而已。无论是自由商品经济还是国家垄断的商品经济,它们都是商品经济,都不是计划经济。目前对“计划经济”一词的理解和使用是有问题的。如果说过去计划经济是失败的,那么它也是国家垄断商品经济的失败,或者是经济计划的不完善。其实计划本身并不代表真理,错误的计划可能比无计划更有害。计划经济不是国家垄断商品经济。国家垄断商品经济不具备计划经济的基本优势。
 
五、转账货币与现金货币有何本质不同呢?从论述来看,好象只有面值大小的区别,那么政府增发转账货币来还债,是不是也会引发通胀呢,为什么不能呢?只要它流通,与普通货币就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只不过方便一些。
 
讨论五、虽然转账货币就是大额现金,但是它与目前的现金的区别就是面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使用上,它适合企业之间的大额经济往来,不适合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这就是它与小面值现金之间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货币缺项”问题。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商品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转账货币与转账支票之间的本质区别:支票是货币负债,它是货币资产。货币是商品负债,发行者主要能够持有相等数量的商品,那么这种债务就能够得到偿还,否则相反。通货膨胀是货币信用危机,是发行者的信用丧失。支票是货币负债,如果没有货币储备,支票将无法进行兑现。“政府增发转账货币来还债”所起到的作用是通过货币资产来偿还货币负债,并没有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因此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六、企业如何得到转账货币呢,既然是一种货币,它是有购买力的,不能谁要就给谁吧。企业运行困难的,那它也得不到转账货币,债务还是要产生的。
 
讨论六、转账货币不是分配给企业,而是通过购买企业商品和政府的必要货币投放投入市场进行流通。政府发行转账货币,购买企业产品,企业归还银行贷款,实现货币零投放。第一种用途:政府增加转账货币投放,收回银行贷款,得到商品储备;企业销售商品,实现赢利,归还银行贷款,减少资金成本。第二种用途:政府增加转账货币,回购股票、国债,减少政府货币债务负担,市场购买力增加,企业商品销售增加,货币资金量增加,归还银行贷款,实现货币零投放。
 
七、政府收购商品与计划经济有什么不同呢,应该还是无效率的吧。市场经济虽然风险较大,但是有效率的,计划经济虽然没有风险,但却没有效率,还引发腐败。政府收购商品,从收购到销售风险都是很大的,计划经济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又如何解决呢。
 
讨论七、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计划经济(国家垄断商品经济)阻碍了经济发展,所以计划经济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科学实践不是一次就成功的,计划经济同样如此。谈计划经济色变也完全没有必要。其实自由市场经济也是在背负大量严重问题的情况走到今天的,而且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是什么?是部分企业较高的劳动效率?是GDP?是社会治安?是犯罪率?是非正常死亡率?还是人们对生活的普遍满意程度?其实社会发展是一项综合指标,并非某一项指标。一方面坐太空穿去宇宙旅行,另一方面没有干净的水喝,难道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体现?其实GDP并不能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相反,在相同消费效果条件下GDP与社会管理水平成反比关系。见公式
 
                          社会消费效果(指数)
社会管理水平(指数) = ————————————
                                 GDP
 
所谓效率,就是单位个人所创造的价值数量。由于个人的劳动能力有限制,因此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自由市场经济中虽然有些企业创造了很高的价值,但是社会整体劳动者大批失业,劳动力大量浪费,这就大幅度降低了社会整天的劳动效率。还有,计算劳动效率应该将它所消耗的不可再生的能源计算进去,单纯计算产出不计算消耗是不全面的。其实论劳动效率,秦始皇时期非常之高。在中央集权的情况下,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秦皇陵等。但是他的人民在这种高生产效率的情况下生活的是非常艰苦的。
 
自由市场经济是靠高消费和高消耗来进行推动的。大量生产的背后自然是大量的消耗和大量的消费,用于积累的物质资料并不多(商品的积累也就是积压)。在高消耗的状态下,大量的资源面临枯竭,自然环境严重破坏。这样的高消耗经济体又能维持多久呢?混乱的交通,高犯罪率,腐败,自私自利的思维方式,伪劣商品得得严重的弊端,难道这些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政府发行转账货币,收购商品,企业得到货币,劳动者得到工资,反过来购买政府储备的商品。政府掌握商品就可以掌控物价,就可以避免通货膨胀。这样也就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形成了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政府收购商品没有危险,政府没有商品才有危险。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纯粹的胡思乱想,欢迎多多批判!
 
再次感谢你的来信!
 
 
赵跃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