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纳豆的概念差异
纳豆在日本约1800年的历史,最初吃纳豆一直是为了营养,然后是美容和解酒。
1.就是现在,大部分日本居民对纳豆的认知程度,主要还是营养、美容、解酒,其次才是抗菌抗病毒、溶栓、增加骨密度、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认知。
2.中国人接受纳豆,主要是改善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这需要吃高标准、高品质的纳豆,效果才好。
(二)什么是高品质的纳豆?
高品质、好纳豆的条件:
1.发酵技术水平高的优质纳豆。含有丰富的纳豆菌和150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没有没有经过任何提取和破坏的纳豆产品,品质比较高。
2.纯天然的纳豆,发酵没有添加任何其它的成分的,其保持生理活性物质的功效不被破坏,保质期可达2-3年,品质最高,功效最好。
(三)纳豆产品的误区
1.“纳豆激酶”的误区
有些人误认为,纳豆激酶产品好,其实不然。单纯提取的纳豆激酶,由于打破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虽然可以溶栓,但是缺乏改善动脉硬化的功效,功效反而不好,尤其不宜长期服用。
2.添加“药物”的误区
纳豆产品中,添加中药或西药,有人误认为会增加功效,其实不然。药物会与纳豆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不仅会破坏纳豆的功效,还会产生有害物质,降低保质期,不宜服用。
3.“软胶囊”纳豆产品的误区
(1)软胶囊热合的温度在120摄氏度左右,会使纳豆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失活,丧失功效。
(2)软胶囊中含有增塑剂、甘油、防腐剂,会与活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有害物质。
(3)软胶囊中的纳豆含有水分,活性物质容易失活,功效都不及鲜纳豆,保质期也等同于鲜纳豆。由于省去了真空冷冻干燥的高昂费用,价值极低。
4.鲜纳豆的误区
在日本,鲜纳豆货架保质期只有2-7天。当地居民一般只购买当天出厂的产品。由于鲜纳豆水分含量60%以上,纳豆菌和生理活性物质容易失活,由于封闭不严,会产生有害物质。
5.自制纳豆的误区
1980年以前,日本纳豆生产是作坊式生产,家庭制作纳豆的也很多。但是由于家庭条件达不到控制标准,品质差,易腐败变质。1980年以后,随着日本纳豆生产工厂化,家庭自制纳豆也越来越少。
家庭自制的纳豆,纳豆菌及活性物质的质量差、含量低,一般只有工厂化纳豆最低标准的千分之一,甚至更低,健康功效微乎其微。如果控制不好,有害菌进入,还会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