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人们为了保证其需求预筹能够满足其现阶段或未来某一阶段的欲望将不得不进行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努力估算自己对第一级财货或者高级财货的需求状况;再就是测算自己或整个社会所掌握的第一级财货和高级财货的数量、质量和层次;第三就是用所测算的自己手中掌握的或可从社会获得的第一级财货和高级财货的数量、质量、层次来满足自己在现阶段或者未来某一个阶段的欲望,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福利。其中,第三个努力恰好是最为重要的努力。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
一、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及表征
从第三个努力的字面意思上看,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人们所测算的自己的需求状况与自己所能获得财货数量的状况的对比关系。容易得知,对于任何数量关系无非包含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情形。而人们所测算的自己的需求量状况和所获得的财货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将只可能具有这么三种数量关系:第一种便是人们的需求量大于其可获得财货数量;第二种便是人们的需求量小于其可获得的财货数量;第三种便是人们的需求量等于其可获得的财货数量。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分析这三种数量关系,并以此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起源、本质及表征。
其实,人们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如上述第二种数量关系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可以获得的第一级财货和高级财货的数量将远远超过其欲望所需求的量。此时,不管人们的欲望是什么,他都将得到满足。正如来自大自然的空气一样,只要你想呼吸便可以呼吸得到,而且任何人也不可能将之呼吸完。当然,第三种情况也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这即是说,即便人们可获得财货不至于远远超过其需求,但人们想得到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本从自然或社会中获得足够的第一级财货或高级财货。
案例1.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的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国家消亡。 共产主义社会特征中,对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这一特征的具体解释主要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这里,很明显,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所所掌握的或能够获得财货数量将远远超过人们的需求量,或者说至少要等于人们的需求量。这是所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
然而,社会的常态却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态势:人们对财货的需求量大于人们能够获得的财货数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究竟如何满足其在预筹期间或者未来某一期间的欲望呢?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我们认为,在所掌握的财货不足的情况下,人们满足其在需求预筹或未来某一段时期内的欲望,将主要可以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
(1)既然整个社会中可获得的财货数量均不足以满足人们对财货的需求,那么,对社会中的可能财货的尽可能占有将是满足个人欲望的必要手段。
(2)既然整个社会中可获得的财货数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财货的需求,那么,必须保证整个社会中的每一份财货将不至于被浪费,必须保证其发挥应有的效用。
(3)对个人而言,如果其可获得的财货数量不足以满足其对财货的需求,那么,他必须对自己的欲望有较为完整的理解,且有必要区分其各种欲望的重要性,并按照欲望的重要性情况利用可获得财货首先满足其迫切需要满足的欲望,用于维持其生命和福利。
(4)对个人而言,如果其可获得的财货数量不足以满足其对财货的需求,那么,他还需要在财货的利用效率上做出努力,尽可能使得每一份财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要么利用一定量的财货使人们获得尽可大的效用,要么在使人们获得一定效用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所消耗的财货份额或数量。
这也就构成了人们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表征,即在人们可获得的财货数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前提下,人们对财货进行的一切努力。而此时,我们也不难得到经济的基本定义,即人们的经济是指在人们可获得的财货总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财货的需求情况下,人们围绕着满足其需求预筹期间或者未来某段时间内的欲望而采取的一系列与财货相关的活动的总和。
二、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
在上一节的分析中,我们指出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在人们可获得的财货总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财货的需求情况下,人们围绕着满足其需求预筹期间或者未来某段时间内的欲望而做出的一系列与财货相关的努力,并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来自四个方面的表征。接下来,我们将基于此分析财货的相关经济性质,由此切入本章的分析主题。
我们知道,财货按照其与人们的欲望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分为第一级财货、第二级财货…,或者低级财货和高级财货等,而此时,我们将根据财货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将财货划分为经济财货和非经济财货。所谓经济财货是指在人们手中所掌握的财货总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财货的需求时,必须通过人们的相关必要努力才能用以满足人们相关欲望,并以此维持其生存及福利的财货。即经济财货是必须通过人们的相关必要努力才能获得相关财货。当然,这里的经济财货可能是第一级财货,也可能是高级财货。然而,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另外一种财货,他的获得并不需要来自人们必要的努力。这类财货与经济财货恰好相对,我们将之称为非经济财货。
案例2.井水的非经济性和经济性 中国西南部某小山村,村里居民不过百人。村边有一口井,这口井的井水源自于山泉。井水一年四季连绵不断,即便是在干枯季节也照常如此。这口井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用水问题。村里人相安无事。 然而,在距此约2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大的村庄,村民近千人。村里也有一口井。然而,由于需要用水的人太多,井水常常见底。于是,挑水的人们每天只好早早地等在井口,一边等井水不断渗出,一边用水瓢舀水。在干枯季节,人们的用水更为困难。甚至为谁先挑水发生了多次恶性事件。 这里,对村民而言,第一个村子的井水只能是一种非经济财货,而第二个村子的井水则是一种经济财货。其原因在于:第一个村子的村民生活或其他方面对水的需求量远远小于井水的流量,人们不需要做任何必要的努力便可以喝到新鲜的井水;而第二个村子的村民对水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井水能够提供的量,而此时,该村子的居民只能排队等井水。 |
上述案例说明了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并未有真正的区别,因为同为井水,只是在在他的供应量与人们的需求相对比后才有了经济财货和非经济财货的区别。那么,很明显,构成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的根本区别将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构成二者的条件不同,经济财货的定义必然要求人们对该类财货的需求量将大大超过人们能够获得的该类财货数量,非经济财货的定义中虽未明说,但其不需要人们的相关必要努力的要求将决定人们对该类财货的需求量将小于人们能够获得该类财货的数量,或者至少应该不大于该财货的可得数量;第二,构成二者的人类努力程度不尽相同,经济财货的获得将必然依赖于人们的相关的必要努力,而非经济财货的获得则并不需要人们的相关的必要努力。这里的必要努力将区别于人们的一般努力,因为即便是随处可得的空气或者是第一个村子的井水,也需要人们用鼻子呼吸或者用人力将之挑回来。当然,仅仅依赖后一个条件并不能单独决定某一财货究竟是经济财货还是非经济财货。区分一个财货的经济性质将依赖于对这两个条件的综合运用。
同时,从上面井水的例子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结论:那即是经济财货和非经济财货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一个小村庄人数从不足100,发展到了数量极为庞大,这种“发展”可能来自自然的生育增长,也可能来自于社会的迁徙等,此时,人们对井水的需求将大大地超过该口井所能提供的井水量时,这口井里的水也就变成了经济财货。又比如,第二个村庄如果能够找到另外一眼泉水,或者通过每家每户打井的方式,又或者由自来水公司提供均喝上了自来水,那么,人们对先前那口井的依赖将会变得很小,也有可能自此再无需求,此时的井水也便成非经济财货。
而由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之间的相互转化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另一种性质的财货,这种财货处于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的中间部分,即某财货在同一时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财货性质不同,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经济财货,而对另外一部分而言则成了非经济财货。或者说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经济财货,而对社会中的人而言则是一种非经济财货。前一种现象的发生将可能存在于这样一种情况:原本属于非经济财货的,由于某个人或集团的垄断,那么这部分财货对于垄断的个人或集团而言,仍然是非经济财货,而对那些由于垄断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轻易获得相关财货的人而言,这些财货便成为了经济财货。而对于后一种现象,社会中更为普遍,比如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对每个适龄儿童,均有获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对他们而言,义务教育是一种非经济财货,然而对于整个国家或者社会而言,教育资源仍然是一种稀缺品,因而也是一种经济财货。
行文至此,我们仍有一个问题需要交代。那即是,我们在分析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表征时,我们指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四个表征。而面对非经济财货,这些表征是否还存在呢?结论自然是否定的。而如前文案例中分析的那样,共产主义社会将以产品极大丰富作为其表征,此时人们对所有财货的需求量将大大小于人们所能掌握的财货数量,那么此时所有的财货也即是非经济财货,由此,这类财货的获得并不需要人们的必要的相关努力,只需要一般的努力即可。然而,从社会的发展的动态性上来看,一般的努力并不会长期地导致社会财货的极大丰富,加之人们欲望的发展性和无限性,由此将可以推断出共产主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一结论。当然,这个终极目标是静态的,也可能是十分遥远的。
三、经济财货与财产保护的起源
按照经济财货的基本定义,经济财货必然意味着所掌握的财货数量少于人们的需求量。这种可能性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整个社会所掌握的财货少于整个社会的财货需求量;第二种是每个个人所掌握的财货数量少于其财货需求量。一般地说,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将比较小。因为即便是整个社会能够获得财货数量少于整个社会的财货需求量,或者某一部分人所掌握的财货数量少于其财货需求量,这也并不能阻碍我们得出某一部分人将可能通过某些特殊的手段获得相应财货满足的可能。由此,我们这里将不具体考察第二种情况。仅对第一种情况做出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由此得出社会财产保护的起源。
我们知道,人性都是自私的,都希望尽可能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或者满足于自己联系紧密的小团体的某种欲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整个社会中的财货并不十分丰裕的时候,单个个体将会利用其能够想到的所有手段以获取尽可能多的财货,这些手段可能包括凭借权力、暴力或者其他手段等。然而,在有限的财货数量下,一部分人获得部分相关财货,将意味着另一部分人不可能获得该部分财货,那么一旦这另一部分人也希望获得对这部分财货的支配权,那么会出现一种怎么样的情况呢?暴力的发生将可能不可避免,这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
案例3.个人组建国家的闹剧 2008年,浙江丽水市出现了一个自立国家的闹剧,令人忍俊不禁。这一闹剧的起源在于该市某餐厅老板为了逃避卫生检查,竟想出了一个损招:即成立“中太众人劝归国”,并制作了国徽,同时称该区域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辖。 这一行为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从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后于人类和土地的存在而产生,那么,历史上的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等都将仅具有历史视角下的短暂的合理性。此时,作为相对于国家而独立存在的个人,声称将某一地方划归己有,并成立“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这种“合理性”将必然是短暂的和不稳定的。原因何在呢?首先,这一做法将不可能得到来自现行国家的认可,必然会将之取缔。退一万步来讲,即便国家承认这一行为的合理性,那么基于同样的理由,其他地方成立或组建同类国家的行为也将必然出现。此时,对社会财货的控制和占有将只能通过个人的暴力或者群体暴力来实现。社会也将回复到弱肉强食的原始状态。 |
由此,在由暴力导致混乱的社会里,必须重构一种社会秩序,用以保证人们对其业已获得的部分财货享有持续的控制权。而这种秩序将可能是以暴制暴的,也将可能是以一定的社会共有意识或者其他相关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这也正构成了财产保护的起源.
案例4. 山大王模式与国家模式在财产保护中的效用 历史上,在维护人们对已有财货的控制和支配权方面均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山大王暴力收取保护费,并维持小范围内人们对财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等模式;另一种模式则是国家收取部分税收,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或者规则,并通过武力维持相关法律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山大王都干着烧杀抢掠的勾当,正如《水浒传》所描述的那样,多处山大王都通过收取保护费保一方平安,而且其收取保护费的对象莫过于为富不仁之人等。其实,对为富不仁之人的相关保护费的收取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承认了其对财货的拥有和对其财货来源渠道和手段的认可。山大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小范围的财货持有状态。 而从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于私有财产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财货有的差距不断扩大等。国家凭借国家机器和国家权力等向已经获得财货的相关人群征收一定比率或者数量的财货作为其税收收入,并构建起完整的国家机器维持人们对已由财货的占有。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看,山大王模式和国家模式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将从人们所掌握的财货中获取一部分,以作为其正常运转和财货满足的相关补偿。然而,两种模式却也存在效用上的差别。尽管两种模式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扰民,但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国家模式要比山大王模式有效得多。原因在于山大王模式的不稳定性,毕竟山大王及其手下在维护人们对已获财货支配权上的能力有限,并且可能遭受到来自其他山大王或者官方的威胁,使得对财货所有权的保有成为一句空谈。 |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看,山大王模式和国家模式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将从人们所掌握的财货中获取一部分,以作为其正常运转和财货满足的相关补偿。然而,两种模式却也存在效用上的差别。尽管两种模式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扰民,但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国家模式要比山大王模式有效得多。原因在于山大王模式的不稳定性,毕竟山大王及其手下在维护人们对已获财货支配权上的能力有限,并且可能遭受到来自其他山大王或者官方的威胁,使得对财货所有权的保有成为一句空谈。
三、不同级别财货的经济性质
在上文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分析了财货的经济性质和非经济性质,并由财货的经济性质得到了财产保护活动的起源。然而,相关分析中,只是笼统地对财货的经济性质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主要是偏重了对第一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分析。但正如我们前文分类的那样,财货分为第一级财货、第二级财货、第三级财货…,或者是低级财货和高级财货。同时,我们也知道,对高级财货的需求将以依赖于人们在未来某一期间对第一级财货的需求,或者人们在现阶段对第一级财货的需求缺口。那么,高级财货的经济性质是否就和第一级财货相同呢?如果不同,会存在与第一级财货相比怎样的差异呢?我们在这一节里将处理这些问题。
我们知道,经济财货是指人们对财货的需求量大于人们所能获得的财货数量时,必须经过人们的相关必要努力才能获得的财货。与此相对应,第一级经济财货将可以被定义为在人们对第一级财货的需求量大于人们所能获得的第一级财货数量时,人们为保证其生存和福利而不得不采取相关必要努力而获得的第一级财货;而高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将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对高级财货的需求量大于人们所能获得的高级财货数量时,人们为了保证其在现阶段或者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对第一级财货或者高级财货的需求而不得不采取相关必要努力而获得的更高级财货。
从二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两个结论:
(1)人们对高级财货的需求将受到相应的低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制约。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知道,人们对第二级财货的需求将取决于人们手中所掌握的第一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只有第一级财货是经济的,或者说稀缺的(人们对于第一级财货的需求量大于可得的第一级财货数量),人们才会对能够组合生产得到该第一级财货的第二级财货有所需求;同样,人们对第三级财货的需求也将取决于人们所掌握的第二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只有人们手中的第二级财货是经济的,或稀缺的,人们才会有对第三级财货的需求。同理,对其他高级财货的需求也将受到来自于比其低一级的财货的经济性所制约。
(2)高级财货的经济性质派生于相应的低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如前所述,人们对高级财货的需求将受到来自相应的低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制约。而高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必须建立在人们对高级财货的需求以及人们手中所掌握的高级财货的数量少于人们对高级财货的需求量的基础上,由此,高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将必然派生于相应的低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即只有相应的低级财货具有经济性质,高级财货才可能具有经济性质。同时,高级财货的经济性质只有在将相应的高级财货用于生产特定的低级财货时,才能存在。换言之,无论何种高级财货,如果不能用于生产低级的经济财货时,那么他的经济性质将是不可能被保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