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人文情景点滴动人心怀


    ——走在上海世博园路上,记者看见一对青年男女蹲在地上,女孩子疼得龇牙咧嘴,男孩子在旁边给女孩子脱下鞋袜,然后给她揉脚。原来,女孩子走路没有注意,把脚崴了。记者立即抓拍下这张照片,心里涌起一份感动。记者把这份感动讲给身旁一个年轻女记者听,她说:多少年后,他们会记住这份世博之恋的。

   ——在上海世博会的“西藏馆”里面,记者久久地看着一位女清洁工蹲在地上用抹布一点一点地做地面清洁工作,其用力之大,态度之认真,都是记者在中国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曾说,中国与日本相比,缺少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因为中国发展了。但是,中国永远比不过日本的就是“服务”二字。此刻,记者开始怀疑这种说法。

    ——在上海世博园里,记者看见一位老伯伯坐在地上,打开手机,拇指按动着键盘,一行一行地看着短信。一个人,出门在外,有人惦念着,真好:一个人,在岁月染白了双鬓的时候,还有人惦念着,真好;一个人,在进入晚年的时候,还能够与时俱进玩着手机、看着短信,或许还可以做着简短的回复,真好!!!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前漂亮的礼仪小姐,每天不知要面对多少镜头、多少闪光灯、多少双热辣辣的眼睛。但是,她微笑依然,笑得还是那样的温柔甜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记者在想,这种笑,仅仅凭借着训练是很难绽放在面容上的。至少,这位小姐喜欢这个工作、珍惜这个工作,愿意为这个工作而投入。



    ——在上海世博园日本产业馆附近,看见一位女大学生志愿者,手里拿着一盒酸奶,站在防晒伞下。记者问她为什么要拿着酸奶?她说刚刚到食堂去吃中饭回来,出来的时候可以拿一盒酸奶的。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吃?她说在工作的时间不能随便吃东西。她还说,每隔45分钟换班一次,她在等着换班的人。这种敬业,令人感动。

   ——在上海世博园的船上,记者看见一个女孩子在给爸爸妈妈照相,或许是还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和情感,爸爸妈妈照相时分开了距离。女儿举着相机不断地说:“两个人靠近一点,在靠近一点”。记者了解后得知女儿是在大上海打工,这次特意把爸爸妈妈从河南农村接到上海来看世博会。于是,记者给他们一家拍下这张照片……

    ——在上海世博会日本产业馆旁边有一家名为“紫”的日本料亭。他们走高档路线,给客人提供每人3000元人民币的消费。记者应邀进入这个料亭后,只见3位中国学日语的女大学生在“妈妈”的带领下,跪在地上给客人弯腰鞠躬,高喊欢迎。据说,为了能够在这里上岗,他们还专程到日本京都的料亭接受了培训。

    ——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面,记者看见观众入场入座以后,一队坐着轮椅的老人被推了进来。服务员把他们安置在一个专门留有的位置,然后打开一个又一个折椅,请推轮椅的人也坐下来。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场面。就在这时,一个推车的保姆坐下后喊叫起来,原因是站在前面的一个人遮挡住了她的视线……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面的服务员都穿上一身模拟“朱鹮”的服装。她们按照日本的礼仪,弯腰鞠躬向观众致意。至少,记者在其他国家的展馆,没有看见这种礼仪的表现。这时,记者就在想,为什么这种本来源自中国的礼仪,为什么在中国几乎丧失殆尽,而又没有能够在世界上大面积传播,日本却偏偏保留了呢?

 

    ——5月11日晚上8点过后,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门前还是这样人头攒动,排着长长的队伍。据说,参观日本馆,需要排队4个多小时。尽管如此,从上海世博会“试行”到开幕以来,还是天天如此。以往,人们容易相信网络上愤青所表达的对日本的感情是“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感情”,看看这个长龙般的队伍,你想呢……

    ——一个男娃娃,坐在椅子上欢快地自己拍手、玩耍,他的妈妈则坐在旁边一边自己吃着饮料,一边训斥着儿子:“不要胡闹了”。上海世博园里面这幅母子图。记者抓拍了下来,孩子已经在看妈妈的脸色了。但是,记者相信,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记得自己小时候去过那个大大的、大大的上海世博园,这种记忆影响一生。

    ——通常说来,即使是热恋中的日本男女,在街头也很少有亲热的动作。但是,在从上海世博会的浦西展区乘坐轮渡去浦东展区的时候,记者看见一对说着日语的热恋男女。下船时,这位男子情不自禁地用手揽住女友的腰肢。原来,日本人在大庭广众下面也会热辣辣地表现情感的。但是,一定要是在国外吗?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