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旅程短,战友情谊长


  当你听到亲切而又熟悉的军歌声,当你看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战争年代、和平年代、抗洪抢险这一幅幅在战火中凝结,在无私中形成的战友情谊的画面,你能不为之激动,不为自己拥有这无价的战友之情而感到骄傲吗?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48年月10月,在平津战役中,39集团军担任主攻任务,某连的八班担任尖刀班,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全班十一人,仅有一个叫朱国明战士幸存下来,从此以后,他每年清明节都要到牺牲的战友墓前扫墓,献上一束鲜花,并时常去看望和照顾战友们的亲人,一直坚持到现在。听到这里,也许大家要问,是什么精神使他五十多年如一日风雨不误祭奠战友呢?是为了功名吗?是为了利禄吗?

   为什么战友之情如此纯真、如此感人挚深、而又这么高尚呢?我认为:

  一、共同的理想追求,是凝结战友情谊的基础

  人们常说,理想是人生的航标,美好的理想只有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耕耘才能得以实现,而纯洁的战友情谊正是通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才能得到升华。

  首先,战友之情是在追求共同的事业中形成的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长征路上,同志之间争着为战友扛枪背背包,宁肯自已吃苦受累,也不让一个战友掉队;宿营后,你帮我挑脚泡,我帮你补鞋子,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供给困难时,一双鞋边个班让给那个班,那个班又推给这个班,谁也不肯穿;危急关头,干部掩护战士,战士保护干部,人人争着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其次,战友情谊是在霄烟弥漫的战火中形成

  战争年代,战斗越残酷,条件越艰苦,战友之间的情谊就越深厚。看过电影《上甘岭》的战友们大概都记得这样一个镜头:坚守坑道的志愿军某部五连7天没有见到一滴水,战士们嘴唇裂开了道道血口。卫生员将自己多日节省下来的、等到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半壶水拿了出来,递给了伤病员蓝发保,蓝发保喝了一小口,又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看了看,抿了一口,又传给了旁边的发报员,结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半壶水。

  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教员说他的生命是四名战友用三条生命的代价,从死人堆里换回来的。因为在一次伏击战中,他身负重伤,两名战友抬着他往回走,途中遭到敌人机枪扫射,两名战友当场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两名素不相识的战友从死人堆里找到了气息奄奄的他。返回时,一位战友不慎踩响了条腿被炸断了,却坚持让另一名战友把他先送回去再来接他。等这名战友回来时,这名战士因失血过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讲到此事,他都热泪盈眶。大家更不会忘记98抗洪中,其中某部指导员高建成舍身救战友,被无情的洪水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还有一位班长在塌方时为了救战友,自己被砸成了残废。人世间还有比这用生命结成的情谊更可贵的吗?

  再次,战友之情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当我们刚刚穿上军装时,是班长教我们洗衣服、做被子,教我们立正、稍息,教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当战友家中遇到困难时,是战友们伸出了那一双双温暖的手。某连战士小刘的父亲,在十年前为了除去祸害庄稼的野猪,不小心被炸药炸伤了肚子。人虽然救活了,却成了残废。年前,父亲旧伤复发,需要不小的笔医药费,家中借遍了亲威朋友也没凑够。战友们听到了这个情况后,你30,他50,不到十天的功夫。一万三千元医药费就交到了小刘的手里。

  可以说纯洁的战友之情是无价之宝,因此,我们应该加倍地去珍惜她、爱护她。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同志还弄不清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什么是同志爱,这正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摒弃庸俗关系,才能建立纯洁的战友情谊

  一是革命战士不能单纯地讲哥们义气

  有的战友认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这个社会不交两个朋友,就办不了事儿。他们崇拜“秦琼为朋友卖掉黄骠马,两肋插刀不嫌疼”的绿林豪杰。只要“朋友”说上一句话,也不管是对是错,干什么都“好使”。某连战士小聂、小张和小王关系“铁”。一天,小聂和一连战士小李因为一件小事吵了一架。小张、小王觉得不能让“朋友”受欺负,三个人把小李揍了一顿。结果,气是出了,三个人也因为打架被关了禁闭,受了处分。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这三位战友其中一位能劝一劝对方,少讲点哥们义气,多讲点战友情谊,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二是不能无原则地讲老乡观念

  人是喝家乡水、吃故乡饭长大的,同乡之间由于乡土文化和感情上的接近,相互交往多一些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把同乡的感情放在神圣的战友情谊之上,以地域分亲疏,以乡音定远近,就会只认同乡人,忘了同志情,这种庸俗的老乡观念,害人害已害集体。某部湖南籍战士小李,觉得只有老乡才能说真话办实事。一次一个地方青年自称和他是老乡,小李一听口音相近,二话没说就留他吃饭、住宿,还请假陪老乡玩了一圈。第三天,“老乡”失踪了,小李后来才发现,自己留着过年回家和给奶奶买生日礼物的500元钱也和老乡一起不翼而飞。类似的现象在我们部队中还有很多,比如,有的战士心里有话、家中有事,不跟班长、领导讲,只在老乡圈里讲,这既不利于战友之间感情的沟通,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候反而加深了矛盾的发展,结果是得不偿失。

  三是酒肉朋友不可交

  顾名思义,酒肉朋友就是在酒桌上结交的朋友,他们相信“感情铁就得喝吐血”。某连炊事班超期服役战士小赵想转志愿兵,他工作干得不错,连里也把他列入了转改对象。他和司务长是“好朋友”,没事就到一起喝两杯。一天,他俩在炊事班喝了一瓶白酒,觉得不过瘾,又到外面去喝。结果,两人酒喝多了,失去理智,因一句话不投机,打得头破血流。后来怎样被派出所送回来的都不知道。查责任时,你推我、我推你,两个人却成了“仇人”。小赵非但志愿兵没转上,还受到了团里的严肃处理。

  了解影响战友情谊的几个不利因素,那么,做为一个军人应该怎样珍惜战友情谊呢?

  三、珍惜战友情谊,要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有增强战友情谊的美好愿望。战友生活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一事当前,应先替别人打算,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重。战友有困难时,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设身处地帮助解决;对一时后进的同志,要满腔热情地爱护、体贴他们,不能嫌弃、“看不惯”;要象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时刻把战友的冷暖疾苦挂心上,只有你为我考虑,我为你操心,大家都为别人想得细、想得深,关心别人胜进关心自己,同志之间才能“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其次,要宽以待人。俗话说:“没有舌头不碰腮的”,战友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小误会也是正常的。首先要想自己的不是,主动承担责任,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别人错怪你的时候,也要从大局着想,以友谊为重,不要有理不让人,我们不妨有理让三分。记得清朝一位丞相教育家人礼让三分的故事,他在回复家人告状的书信中写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讲的就是要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的美德,“六尺巷”的故事也因此被后人传为美谈。只要我们每个同志都能跳出个人得失恩怨的小圈子,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

  再次要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和帮助。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难免有失误,当自己的错误被别人发现,就要诚肯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帮助,并加以改正。即使批评得不对,也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想法,是给自己“穿小鞋”。人常说: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限的军营生活,孕育着无限的战友情长。战友之情是友谊花丛中最为灿烂夺目的一朵,战友之间当加倍地珍惜它、爱护它吧!战友之间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战友情谊而骄傲、自豪吧!(将此文献给共和国的军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