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省教育厅 黄忠 华南师范大学 童宏保
一、总体概况
2009年8月份广东省为了创新中小学骨干教师“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实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评选活动。通过对“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程评选人员情况统计分析,本次参评并完成复评答辩环节有效候选人共162人,对材料审核得分与答辩得分的加权平均分统计分析情况如下:总分75分以上的有139人,占85.80%;总分80分以上的有112人,占69.14%。其中, 90分以上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14.20%; 80分—90分的有89人,占总人数的54.94%; 75分—80分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16.66%; 65分—75分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14.20%。总的来看,绝大多数(占总人数的54.94%)参评者的分值介于[ 80,90 ]这一区间。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的总体得分情况分别如下:
高中组共计有105人,总分得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有65人,占总人数比例约为40.12%,占高中组总人数的61.90%。初中组共计有8人,总分得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有5人,占总人数的3.09%,占初中组人数的62.50%。小学组共计有49人,总分得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有42人,占总人数比例约为25.31%,占小学组总人数的85.71%。
图1 参评“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候选人分值分段情况
以下对80分以上的优良成绩候选人112人进行组别、学段、性别、年龄和科研状况分布分析,为政府制定“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政策提供几点科学启示与建议。
二、组别与分段:优秀教师小高初趋势
高中组分布情况。90分以上的有9人,占高中组总人数的8.57%; 80分—90分的有56人,占高中组总人数的53.33%; 75分—80分的有23人,占高中组总人数的21.90%; 65分—75分的有17人,占高中组总人数的16.20%。与总体分布情况相一致,高中组有超过一半的参评者的分值置于80分—90分这一分数段。
高中组从文科类、理科类、文体类这三大类加以鉴别和区分。从人数所占比例来看,高中组文科类80分以上的有23人,占高中组总人数的21.90%;高中组理科类80分以上的有40人,占高中组总人数的38.10%;高中组文体类80分以上的有2人,占高中组总人数的1.90%。显然,从组内学科比较情况看,高中组的理科类要明显优于文科类、文体类。
图2 不同组别不同分段的分布情况
初中组分布情况。各个分数段由高到低分别有1人、4人、2人和1人。尽管初中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很小,但与总体分布情况相一致,初中组的分值分布亦集中于80分—90分这一区间。
小学组分布情况。90分以上的有13人,占小学组总人数的26.53%; 80分—90分的有29人,占小学组总人数的59.18%; 75分—80分的有2人,占小学组总人数的4.08%;65分—75分的有5人,占小学组总人数的10.21%。与高中组不同的是,小学组90分以上的人数在组内所占比例远远超过高中组8.57%,而80分—90分的人数亦超过高中组的53.33%。
组间比较情况。小学组有占组内85.71%的候选人置于80分以上的分数段,而高中组、初中组80分以上的人数占组内总人数分别仅为61.90%、62.50%。按照高、中、低分值聚集排序,依次是小学组>高中组>初中组。
三、分段与学科结构分布:区域深广垄断、学科语数超过半壁江山
从统计结果来看,这两个不同分段的候选人的内在组成结构有所区别。这两个不同分段的候选人在学科、区域、性别、年龄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图3 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学科分布情况
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学科分布情况。据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组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有70人,小学组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有42人。其中,中学组分为文科类、理科类和文体类,中学组文科类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有28人,以语文科目为主(共17人);中学组理科类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有41人,以数学科目为主(共16人),其它理科类学科亦占有相当比例;中学组文体类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仅有1人;而小学组的分布情况与之相似,亦是以语文、数学为主要学科(参见图3)。
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区域分布情况。从参评者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来看,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深圳,其次是广州,来自这两个地区的共有49人,占所有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比例为43.74%。也就是说,处在优秀水平以上的候选人中有43.74%来自于深圳和广州这两个片区。以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为划分区域,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绝大多数来自珠三角地区(共有78人,占总数的69.64%);而总分80分以上的、来自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的候选人分别只有11人、8人和15人,分别占总数的9.82%、7.14%和13.40%(见图4)。
图4 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区域分布情况
四、性别分布:男多女少;年龄分布:年富力强
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性别结构:男多女少。从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性别结构来看,尚存在着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表现为典型的“男多女少”,其中男教师共计有70人,占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总量的62%,而女性只占38%(见图5)。
图5 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呈“两头尖,中间圆”年富力强的橄榄型特征。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年龄结构。从图6可以看出,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在年龄分布上以41岁-50岁年龄段的教师为主。35岁以下的候选人有8人,占总人数的7%;与之相似的是,56岁以上的仅有2人,占总人数近2%。这表明候选人中占主导力量的既不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也不是56岁以上的高龄教师,而是处于41岁至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层教师(合计占总人数59%)。从图6可以看到,参评人在年龄结构上显现出典型的“两头尖,中间圆”的橄榄型特征。
图6 总分80分以上的候选人的年龄结构
四、区域分类:优秀教师产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
从上报材料和答辩情况分析教师数量和质量水平状况,可以将其分为三类:高产区、中产区和地产区。
珠三角地区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最多,占总样本量的68.39%,属于“高产区”。但因其总体样本较大,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整体上参差不齐,既有总体样本中分值最高的96分,也有分值最低的60分。
东西两翼的中小学教师数量、质量均居于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山区之间,属于“中产区”。东翼和西翼可谓旗鼓相当,各占9.77%和8.62%。不过当考虑教师的具体质量指标时,两者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从均值分布情况看,位于东翼地区的教师其基本技能、教学成果和学术水平要略高于位于西翼地区的教师,但其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相应的科研能力却要比西翼地区的教师要低得多(见表1)。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主要是东翼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比较注重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而西翼地区的教师则偏重于指导年青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两地的差异也就自然形成。
表1 各地区教师综合素质主要指标的平均标准值
指标 地区 |
A 基本技能 |
B 指导水平 |
C 教学成果 |
D 学术水平 |
E 科研能力 |
珠三角地区 |
15.29 |
27.43 |
14.86 |
18.03 |
6.67 |
东翼 |
15.29 |
28.59 |
16.94 |
18.12 |
4.24 |
西翼 |
14.40 |
26.80 |
16.27 |
17.87 |
8.70 |
粤北山区 |
14.26 |
28.17 |
16.35 |
16.52 |
6.43 |
注: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等九个城市;东翼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西翼包括湛江、茂名、阳江;粤北山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五市。
与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相比,粤北山区在教师的数量分布方面均处于相对劣势,属于“低产区”。从数量分布情况看,粤北山区中小学优秀教师样本所占比例约为13.22%;不过从教师的质量水平看,无论是东翼还是西翼,均不如粤北山区,甚至在对青年教师指导、教学成果方面,还要优于珠三角地区。所以从整体上看,各地区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从教师分布的“高产区”、“中低产区”和“低产区”三类地区看,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处和欠发达地区正好和优秀教师产出分布正好一一对应。这说明优秀教师的培养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五、启示
从以上组别与分段上优秀教师小高初趋势,分段与学科结构分布区域深广垄断、学科语数超过半壁江山,性别分布:男多女少;年龄分布:年富力强,区域分类:优秀教师产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等特征中,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评选的标准宽严把握一致性。由于是分组打分,这对不同小组而言可能存在评委对评分标准把握尺度不一致问题。比如小学组教师平均成绩普遍比其他组高只能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小学组教师实际水平可能比较高,另一种解释就是小学组评委评分时对标准把握得不够严格。
第二,主持人名额分配综合均衡性。主持人是按照绝对成绩分配还是按照学科或者区域进行分配。按照绝对成绩分配就有可能导致小学组人员过多,初高中组偏低;语文数学组名额多,其他学科名额少。广州和深证过多,其他地区就会不足一半,出现严重失衡现象。所以在主持人名额分配政策上要在组别、区域上综合均衡。
第三,广东省教师教育关注的重点是农村教师和女教师。从统计分析看,优秀教师多出自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出现男多女少的现象。在未来教师教育政策要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尤其要向农村倾斜。另外要关注女教师的培训。
第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养的发展研究性。从统计分析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均值分布情况看,东翼地区的教师其基本技能、教学成果和学术水平要略高于位于西翼地区的教师,但其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相应的科研能力却要比西翼地区的教师要低得多。针对东翼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比较注重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而西翼地区的教师则偏重于指导年青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特点,在设计名师工作室特色和高校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中要对不同地区的理论指导要有针对性。从名师工作室设置上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从理论指导上要进行补偿引导。
第五,培训模式的融合性。我省“名师工作室”是三位一体的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体系之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已经具备良好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主要需要提升发展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发展性知识是指以师德修养和学识为主的教师个人素养。这种知识包含人品与学养,是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性知识开发的培训主要选取生涯规划和职业使命与增强职业幸福感等。研究性知识形成专家型教师的工作方式与习惯。它是指教师运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方法论方面的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技巧等。这些知识在高校统一的理论学习具有较大的融通性与溶合性。分散培训不利于高校教育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将来高校理论导师对名师工作室的实际指导。与传统分学科培训模式不同,建立一种融通性强与综合各学科资源的融合性理论指导专家队伍是“三位一体”教师培养体系自我发展的重要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