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仁义”至上,是遵,是从


 

唯“仁义”至上,是遵,是从

《论语》管理解读

2010年4月6日本周箴言

 

第4章10节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第4章12节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15章17节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幺峻州释义:

第4章10节: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干,也没有一定不要怎样干,而是服从于义理[,义理要求怎样干就怎样干]。” 

第4章12节:孔子说:“做事一味追求私利,会招来很多的怨恨。”

第15章17节:孔子说:“众人整天聚在一起,说的都是不合义理的话,还喜欢买弄小聪明[来抬高自己],对这样的人,真没有办法!”

 

管教授解读:

这三节总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三点:凡事要唯义理至上;凡事要唯仁义是遵;凡事要唯及义是从。

第一点,唯义理至上。一个企业的神圣天职就是全心全意为用户创造价值。由此,你自己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里的关键在企业之“义”——根据自己企业之能力大小尽量为用户作贡献,而不是把顾客需求放一边,一味的追求本企业私利。若向更深层揭示,这一神圣天职还表明;它是企业一切行动的原点;它是企业生命之第一要“义”;由此作为运行发展坐标,决定其干什么不干什么,决定其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决不是一时一事的利益取向与势利冲动。这几年,迈克尔·波特重新阐释其战略思维时指出,不讲战略、不懂战略的企业,把眼下一时的利益当成了战略。把一时狭隘的利润当成战略目标。中国企业这方面教训亦可谓多矣。比方说,胡志高的爱多——一段时间生意很火,盲目扩大规模,上了许多条生产线,资金链断裂垮了。那是典型的终日里忙碌(的具体事务),就是言不及“义”(战略)而失败的。眼下的丰田危机何尝不是如此

第二点,唯仁义是遵。一个企业脱离了自己的客户群,脱离了自己的利益相关者,不讲“仁” ,不讲“义”,一味的追求一已之私利,最终一定会招致怨恨走向失败。老百姓一句话叫做财聚人散,财都聚到自己手里,最后将众叛亲离。胡雪岩的垮台,除了政治命运多桀外,也有这个问题,到后期就是几个老婆打起来了,没法弄。山西浮山那里的东陈村,历史上出了一个大官宦家族,当地人形容说:“走上东陈坡,进了银子窝”,一个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大官僚、大富豪啊!历史上先后出过秀才,榜眼、贡生等等141人,一直传到第二十一代孙叫做李永富。很有儒商气质,他深怕子孙们“和平演变”成腐化堕落的纨绔子弟,在自家里一进门的影壁位置上砌起了一个碑型照壁墙,酷似怪兽,形如麒麟,牛蹄鳄嘴,硕大无比;什么都吃,最后因为要吞食太阳被焚烧而亡。而他给这个兽取名曰“贪”。真可谓用心良苦啊,李永福以此告诫后代,不可太贪了,太贪的人是一定要垮台的。他用这样一个创意、造型,向后辈们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述着唯仁义是遵的故事,警示后辈子孙们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言不及义”,最后坠进唯利是图自取灭亡的深渊。

第三点,唯及义是从。无论办什么事一定要“及义”,一天到晚言不及义、事不及义,必定失去方向!现在想来,海尔要搞6S大脚印,好多企业那个淘汰制,都是约束人们时刻不忘及“义”时刻不忘大方向、大战略的。实际上,作为共产党走向胜利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法宝,正是对儒家这一思想的根本传承发展和创新。然而,在今天,在许多公务员“老爷”们那儿,早已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从客户经济来讲,只有你企业的产品、服务真正符合客户的口味了,体现他的价值主张了,才算从了他的“义”,才是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否则,就将走错方向,最终失败。

当然,这个义可以是公义,也可能是私义;可以是大义也可能是小义;可以是上义,可能说下义。现在要强调的是公义、是大义、是上义,第一位的当然是要有益于消费者之“义”。现在要发扬历史人物包拯等之“义”,那真是义薄云天啊!原先,人们只知包黑断案著名,而实际上,他还是理财专家。山西运城自古就有盐场。其盐税曾占到朝廷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在北宋财政吃紧之际,临危受命的包拯到那里整治盐税,他大胆开禁,允许私人贩卖、经营。同时还搞了“金钞引”,就是搞股票,允许私人入股,缓解了朝廷财政危难。在这里体现着他一切从“义”——包拯这样的官就能想出如此的办法来,实则是一次重要的“从义”创新。

 

2010年4月8日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