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煤炭是最主要的来源,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的煤炭资源很丰富,但是在经过了长期持续的不断开采之后,中国的煤炭开采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通过现有的条件已经很难再提高,而且带来的后续发展成本会更高。据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原煤产量完成30亿5000万吨,其中全年煤炭消费量30亿2000万吨,全国煤炭进口量完成1万2583万吨。中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在3月22日举行的“2010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上也表示,中国煤炭的产量已经达到了近30亿吨的能力。对于中国来讲,30亿吨左右已经上升为一个红线。这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国内的煤炭生产已经达到了最大承载力度。因此,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的需求扩张就不得不转向进口。
其次,中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都在北方,而且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等地,这种地理上的不均衡,造成中国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能源需求受到更多的限制。以6000大卡的动力煤为例,中国国内市场价格一直都在700元左右(人民币,约140新元),而且随着山西和内蒙古等煤炭产区的整顿不断扩张到河南等省份,加上由于近期西南地区的干旱,造成水力发电明显不足,在煤炭整体产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煤炭价格有所上涨,而且未来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说,如果再加上物流成本的不断上涨,通过进口煤炭来缓解当地的能源需求,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当然,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是,由于中国的煤炭开采条件有限,生产事故成为煤炭工人的一个最大的威胁。虽然中国不断在加大力度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但是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很多人为的安全事故不断地爆发,使得整个煤炭生产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最近发生的山西王家岭矿难事件可以看到,安全生产问题,即使是在大型国有煤炭集团,也一样成为一种形势。在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同类企业、同类矿井再次发生——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在基建巷道施工中发生透水事故,1人死亡7人受伤,31人被困井下(已无生还可能)。可见,随着中国煤炭开采规模的扩张和开采环境的变化,各种不确定风险已经对中国煤炭的安全生产形成了巨大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也不可能继续提高产量。
可以这样说,目前,针对中国能源需求的问题,已经早就不是一个秘密,如果中国无法形成很好的应对之策,对于未来的能源发展局势是非常不利的;随着中国进口的不断上涨,即使中国储量丰富,也将成为国际巨头新的压榨源泉。事实上,很多地方的煤炭已经被国际巨头给收入囊中了。所以,从目前的全球能源局势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扩张,加大煤炭进口将成为一个常态,而且会稳步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