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当“范跑跑”,今后谁替消费者说话?


 消协当“范跑跑”,今后谁替消费者说话?

昨日,经修订后的新《规范》出炉,未提“有权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和收取服务费”,仅表示“提倡免收服务费,若收费应明码标价”。同时,此前参与制定《规范》的武汉市消协、武汉市个私协也从制定者名单中“消失”,落款仅为“武汉餐饮协会”,而在对《规范》有关问题的解答中,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的“道歉”。(27日长江商报)
http://news.cnfol.com/100427/101,1603,7604959,00.shtml
4月20日,武汉市餐饮业协会、武汉市消协、武汉市个私协推出《武汉市餐饮行业经营规范》,因为其中明确规定“餐饮企业有权接受或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和食品进入餐厅”、“有权对消费者自带酒水和食品收取相应的服务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和争议,公众纷纷指责武汉消协“屁股坐错了板凳。《规范》重新修改,武汉消协却玩起了“失踪”,让人倍感费解和纠结。
尽管消协非纯民间团体,而是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但“消费者娘家人”的角色、替消费者代言和维权的职责却是非常明确、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武汉消协参与制定《规范》,将餐饮企业的“潜规则”变成显规则,让备受诟病的霸王条款合法化,才遭至舆论的猛烈抨击。面对质疑和批评,武汉消协理应检讨自己的角色和职能,重新审视、斟酌相关条款,从规范行业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对《规定》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
可遗憾的是,本不该缺位于《规范》制定的武汉消协却采取回避和逃避的态度,当起了“范跑跑”,公然摆出一副不愿替消费者说话的姿态。如此,尽管“有权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和收取服务费”条款被删除,有了消协的暧昧态度,商家自然会我行我素,“提倡免收服务费”也会因消协的“不反对”成为一句空话,收取服务费却可能由此成为行业常态。面对消协的撒手不管甚至“背叛”,人们不禁要问:今后谁来替消费者说话?
当然,武汉消协可以从一项事关消费者权益的行规制定中选择隐身和缄默,短期内却未必会真正从现实体制中消失。不难想象,它依旧会受理一些消费者的投诉,在日常的敷衍中作出如何积极为消费者维权,优化消费环境的总结,以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还会在诸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诚信企业”等评比中,代表消费者给商家颁授“铜牌”,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甚至还可能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服务,帮助商家发布“消费指南”,参与评定“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