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大多数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处于危机之中的企业在 “形势”上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危机发生时刻,其他同行唯恐避之不及,更不愿意和危机沾上边,当然也不愿意更多地表态。这时企业除了要争取大多数的媒体以外,还要争取大多数的同行,特别是关系到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类型的危机。
2004年以来,乳品行业分外红火,媒体炒得很多,当然危机也没少发生。2004年下半年,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关于“鲜”奶之争。一部分人要“标鲜”,另一部分人要“禁鲜”,“口水战”打得不得了,媒体上是“保鲜”和“禁鲜”之争“驱驰”于两大派别之间,乳协和奶协公然上演南北朝。
局外人搞不明白,不就是个“鲜”字吗?还用打上大半年口水仗,其实圈内人都心知肚明,表面上是“保鲜”和“禁鲜”之争,暗地里是“城市型”乳企和“奶源型”乳企在较劲,背后是国外包装业巨头在撑腰!
在中国乳业市场中,向来被分为“城市型”和“奶源型”企业。
“城市型”这类企业一般奶源不充足,并且缺乏奶牛饲养的发展空间。奶制品企业因靠近城市消费市场,以生产巴氏消毒奶、保鲜奶为主。因此,在营销策划上,如光明、三元、新希望等“以鲜取胜”。
“奶源型”企业则拥有得天独厚的奶源,利用低价优质奶源的优势,以生产超高温灭菌奶为主,如伊利、蒙牛等。在营销上,倡导天然、绿色、无污染,常常发动促销战,“以价取胜”。
“城市型”一般称为“南派”,而“奶源型”企业则称为“北派”。此南北非为地理上的划分,而是采取的主要技术不同。
南派企业主要采取巴氏杀菌法,即一种在摄氏62-75度高温下经过15秒左右的时间对生鲜奶进行杀菌,这种技术下产生的产品一般保质期很短,而且需要冷藏,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巴氏奶”。
北派主要采取超UHT瞬间超高温灭菌技术,即在摄氏134度超高温下经过4秒的时间对生鲜奶进行灭菌,这种技术下产生的奶制品在常温下可以保存45天,最长可达6-9个月。这对于远在北部边陲的北派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缩短了他们与消费者之间遥远的距离。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常温奶”。
“常温奶”采用的主要包装是由瑞典利乐公司提供的,因此,一般也称为“利乐产品”,而“巴氏奶”采用的主要是美国国际纸业公司生产的屋顶盒式包装。
美国国际纸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屋顶盒”包装企业,2003年销售额达250多亿美元。而利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在中国的无菌包装机和无菌包装材料市场占有90%以上的份额,其中70%的生意集中在乳品行业。
国际纸业和利乐基本上同时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利乐产品对温度适应性较高,所以在中国目前冷链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展迅速,而国际纸业提供的“屋顶盒”由于必须要相关得“冷链”予以跟进,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打不开局面。
2004年以来,国际纸业悄然发力,却导致了中国乳业2004的“鲜奶”风云之争。
其实,早在2004年6月,国际纸业就先后与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分别达成战略联盟协议。而由两大国际包装业巨头直接“导演”的中国“鲜奶”之争,正式出局始于2004年8月烟台会议,中国奶业协会召集北京、上海、四川、广州奶协会日前召开闭门会议,商定成立“鲜奶标识管理委员会”,致力推广中国鲜奶标识。
紧接着,中国乳协紧接着召开年会,对出台“鲜奶标识”,持否定态度,双方甚至发展到互不承认的程度。
据了解,“奶协”前身是中国奶牛协会,成立于80年代,1999年在社团清理整顿中,其业务主管部门农业部根据我国奶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决定将乳协注销后与奶协合并,更名为中国奶业协会,并经民政部登记注册。
“乳协”是经原轻工业部批准,1994年获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1995年正式成立的行业性社会团体,其业务前几年是接受原国家经贸委的指导,如今是接受国家发改委的指导。
就在中国乳协和奶协大打“口水战”的时候,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外颁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从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按照《通则》规定,只有从奶牛身上挤出后未经任何加工的牛奶才有资格叫“鲜奶”。同时与之配套出版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
《指南》中明确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所以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以防止企业利用标签进行商业炒作。因此,该标准也被业界简称为“禁鲜令”。
国内乳业界围绕“禁鲜令”口水四起,壁垒分明。
12月17日,中国乳协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会员单位严格执行“禁鲜令”。
而地方乳业军团则与中国乳协誓不两立,有的奶业协会言辞激烈地指出:“中国乳业协会长期以来颠倒是非、误导消费者的做法,我们已忍无可忍。国内个别利益团体与国外利益集团在有意引导消费者喝还原奶;反对‘禁鲜令’并非企业利益之争,而是维护消费者、奶农和国家利益之争……”
2004年12月6日,北京、上海、新疆、四川、陕西等地的奶业“专家”聚首北京,纷纷对《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提出质疑。表示:“《指南》对鲜奶的变相定义,不仅会助长还原奶的发展,给鲜奶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误导消费者,最终伤害整个中国奶业。”随后,由西部乳业牵头,来自四川、云南、重庆、青海、新疆、北京、上海、江苏等15个省市的奶业协会在成都华川饭店召开闭门会议,就国家质检总局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禁鲜令”展开讨论。
会后,15个省市区奶业协会达成一致意见,公开宣称将联合抵制“禁鲜令”的实施,并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删除这一不合理的条文。
从媒体报道来看,表面上是“巴氏奶”和“常温奶”两派在争论,但实际上这两派背后还都有各自的组织——“巴氏奶”派背后站着中国奶业协会,而“常温奶”派背后则站着乳制品协会。
大家可能注意到,牛奶的包装盒有一种类似“屋顶”,也即俗称的“屋顶盒”。有意思的是,“屋顶盒”里装的,恰恰是“巴氏奶”。而那些软包装的,则大都是“常温奶”。
一旦知道了“鲜”字背后竟然还有如此有力的身影和巨大利益,试想一旦哪派“得势”都对对方来说都是厄运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保鲜派”还是 “禁鲜派”,都懂得了联合大多数的道理,前台跳舞的虽是大大小小的行业协会,而背后指挥的却是国际包装业巨头。
民营医院医疗危机公关之三十六计:借尸还魂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