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对房地产祭出一系列组合拳后,英联国际不动产周一结束的市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买房意愿降至历史最低点,可见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热的抑制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大批潜在购房人推迟了购房计划,等待房价回落,楼市成交量锐减。
北京、上海、
深圳等主要房地产投资市场在政府调控之下很难独善其身,也许将迎来继 1993年后的第二轮调整期。而次前的两次调控则未能奏效。
新兴地产市场由高速成长期向成熟期衰减期的转折、由高潮期向调整期转折是一个客观规律。而深圳房地产发展重点也将由土地供应的快速增长转向城市更新改造及存量市场的盘活增值阶段,但深圳房地产价值料不会因此大大降低。
与其它城市对房地产的被动调控相比,深圳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对市场的主动调控、理性调控保证了市场监管的及时及到位,大大降低了政策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杀伤力。但房地产市场未来两年究竟如何发展,终究取决于地方经济利益与中央政策的博弈、政策不断收紧与内部需求的博弈结果。这一次尤其关键。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应将政策调控作为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看态,以一颗平常心应对政策调控。对于深圳发展商而言,在行业调整时期,应更多关注自用市场和长线投资市场,对新项目的定位需慎之又慎,在政府禁止认筹囤积等规定的限制下,现有营销方式失灵,房地产企业当务之急应思考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平稳渡过调整期。对于购房者而言,应及时调整消费理念,量入为出,不可盲目追求“击鼓传花”游戏。
世界各国的房地产都有周期性发展的规律,美国为18-20年,日本为10-12年,香港为7-8年,而中国大陆约为7年。房地产企业只有认识周期性发展规律,才能在宏观调控中有所作为。
楼市调整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价格微跌,成交量大降;二期价格急跌,成交量进一步放大;三期价格下落速度和成交量同时放缓。至于价格下跌多少,由其市场发育成熟度和抗风险能力决定。
如果上海的调整期为 3 —— 5 年,深圳则只需要 3
年。作为全国房地产发展时间最长且市场最为成熟的一个城市,深圳是中国地产行业的领头羊,经过 20
多年的洗礼,其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市场价格体现为多博弈的结果,和北京、上海地区疯狂的房价相比,深圳显得理智和温和。虽然深圳一直有投机苗头出现,但得益于其成熟的监管体制,对投机现象及时进行了遏制。深圳房地产市场化的过程,市场监管的经验和市场本身的存量结构,都说明深圳对政策调整具有足够稳定的应对经验。
深圳房地产商在这样新的背景下,要学会正确判断市场,这种判断首先要排除暴利心理,其次要理性的面对市场。一些高档楼盘不恰当的市场预期对市场本身是有杀伤力的。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调整,因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二轮调整期,也将是深圳地产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机遇。全国的这一轮房地产调整将为深圳房地产市场的资本提供更好的选择和出路,比如成都和重庆地区,中部的长沙和武汉地区,包括深圳周边的二级城市。
我们相信,经过二次调整后的深圳地产将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价值。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