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5)


         重庆最近一两年的很多事情都是走在中国很多省份的前列,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重庆有一批敢做敢当的领导,有深入体察民情的领导.

         "小资"的重庆人走在未来发展的大道上.

         读点经典,又是重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

   重庆市委宣传部: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经典应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而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共产党人,也在他们书写英雄史诗之时,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文化经典。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解题】

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入党。1945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1948 4月被捕,被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狱中他坚持斗争,写下了不朽诗篇《我的自白书》。19491028壮烈牺牲,年仅 26岁。

 

致恰阿达耶夫

[]普希金,戈宝权译

 

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欢乐,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

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

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

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

美好的激情,都呈献给我们的祖邦!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解题】

普希金(1799-1837),十九世纪俄国杰出诗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作品锋芒直指沙皇制度,歌颂人民力量,备受沙皇政府迫害,在阴谋布置的决斗中不幸遇害。本诗是诗人十九岁时在皇村中学读书时所作,全诗在歌颂自由与进步的同时,表达出一代进步青年献身祖国的高尚情操。恰阿达耶夫(1794-1856),俄国哲学家和政论家,普希金的挚友。

 

楹联集锦

 

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1]

                                                  (明·张居正题北京文华殿联)

【注释】

[1]瑶编:书籍的美称。三余:三国学者董遇有“读书三余”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在勉励学子抓紧冬日农闲季节、夜间及阴雨天读书学习。

 

理事若作真书[1],绵密无间;

爱民如保赤子[2],体会入微。

(清·程恩泽赠林则徐联)

【注释】

[1]理事:即治事。真书:即楷书。

[2]赤子:婴儿。

 

能攻心,则反侧[1]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2],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注释】

[1]攻心:《梁书》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反侧,叛乱。

[2]审势,审时度势。

 

持竿以钓中原,二三人尽瘁鞠躬,拼得蒙哥[1]一命;

把盏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不图王立[2]二心。

(清·华国英题合川钓鱼城联)

【注释】

[1]蒙哥(1209-1259),元宪宗。成吉思汗孙、托雷长子。1251继位,命弟忽必烈率军攻占大理、吐蕃;又亲自带兵攻宋,进入重庆后,遭到宋军的坚决抵抗。在攻钓鱼城过程中,中宋军飞石而死。

[2]王立:钓鱼城后期守将,带领军民投降元朝,不图:没有料到。

 

彼天已无意炎刘[1],当三百年虎斗龙争,竟将正统畸零[2],收归后主[3]

我辈亦留心经济[4],覩四万里[5]狼奔犬嚎,未免穷庐酣卧[6],抱愧先生。

(钟云舫题武侯祠联)

【注释】

[1]炎刘:指汉朝。光武帝自称因火德而兴起,故后世称汉为“炎刘”。

[2]正统:指西汉和东汉。畸(jī)零:残余、零星。

[3]后主:刘禅。

[4]经济:经世济民。

[5](dǔ):同“睹。四万里:指神州大地。

[6]穷庐:茅庐。酣卧:酣眠,喻隐居。

 

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 

      (吴玉章教子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经典释名

《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作品305篇,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这部书在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这与诗歌的音乐性质有关。十五“国风”是地方音乐,是来自15个地区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内容涉及农事、战争徭役、政治怨刺、婚姻爱情等方面。大、小“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朝廷、宗庙在祭神祀祖时用的舞曲歌辞,以赞美神明和祖先功德为主,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赋、比、兴手法是《诗经》创作的主要方法。根据朱熹的解释,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比喻,兴是起兴,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在诗体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又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取得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另外,《诗经》中的作品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还可以中途转韵,后世诗歌的用韵规律在此已基本具备。

《诗经》是中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对后世文学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也是了解早期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撰者司马迁(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县)人,出身史官家族,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少年时代遍读史籍,二十以后又遍游南北。汉武帝中期继父任为太史令后,更博览皇家图书,于太初元年(前104)始撰《史记》。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武帝,被处腐刑。被赦后,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约在去世两年前完成这部巨著。

《史记》记载自黄帝迄武帝时期约三千余年历史,共五十二万余字,一百三十篇。内分“本纪”十二篇,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重大政治事件和帝王本人的事迹;“表”十篇,用表格记录史实;“书”八篇,是有关礼乐、经济、天文等方面的专门史;“世家”三十篇,载诸侯、王的史事;“列传”七十篇,载官吏、名流及若干下层社会人物的事迹。这一体例继承并超越了先秦史书以编年或纪传为主的传统,加上其他的体例创新,令《史记》成为“史家之极则”,是历代正史体例的源头。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两千年来,作为历史巨著,是“实录”的楷模;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又是散文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