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 葬强制火化 有违传统孝道
历代王朝为了维护儒家的伦理观念,绝大多数都反对火葬,认为火葬毁伤父母身体发肤有违孝道,是大逆不道。儒家一直主张厚葬入土为安,而遵循《孝经》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教义。
宋太主赵匡胤便有禁止火葬的诏书,元朝也有禁汉人火葬的典章,明朝更制定了惩罚火葬者的法典。《大明律.礼律》则有"其从尊长遗言,将尸烧化及弃置水中者杖一百。",在《刑律.盗贼》中也有"若毁弃(包括火葬)缌麻以上尊长死尸者斩"等等条款。清代不但保留了明朝的规定,还增加"旗民丧葬概不许火化"的条款。清同治年间高邮地区还规定,地保、邻里知有火葬而不告发者,将被"一体治罪"。所以到了明、清时期,火葬的人数少了许多。
殡 葬管 理条 例修订一推再推 是否强制火 化争议大
2010年,《殡 葬管 理条例》修订已从国 务 院一档立法计划退为二档。2006年至2009年,其一直被列入国 务 院一档立法计划。
为何“难产”?国 务 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曾公开表示:“有关方面对是否应该继续强制遗体火化?强制火化是否应当财政埋单?政府在殡葬管理中管到哪、管什么?经营性公墓如何管理等?都存在较大争议,修订条例的进展遇到了诸多困难。”
2007年《殡葬管 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布之后,短短20天,国 务院 法 制办就收到社会各界来信来函超过1000件、建议1万余条。修改草案由于保留了原条例“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的规定,成为最大焦点,广受诟病,争议至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政策好不好,不是制定政策的人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落实了才算。国 务 院法 制办与民 政部如能联合搞一下民意调查该多好啊!”这是来自河南一些民间人士的呼声。他们反对强 制火 化,力挺生态葬。
反对声音:强制火化不科学
随便可以去问问,有多少人自愿火葬?老百姓想的都是入土为安。强制火化有什么好处?不节能也不环保,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一些数字很发人深思:
全国已建火化厂、殡仪馆不下2800个,已建县以上骨灰安放公墓(不含骨灰堂)约600处。按每处占地60亩计算,至少20.4万亩地被占用了,这还没有算上偷偷装棺二次葬、经营性公墓所占土地,这是非常保守的估算。
火化一具遗体,需要柴油10-15公斤,电25度左右,向大气排放黑烟30分钟左右。火葬制度施行以来,到2008年5月底,全国共火化遗体达8077.7万具,耗电20.2亿度,耗油(按每具12.5公斤算)10.1亿公斤,并且污染大气。
大家现在都反映“死不起、葬不起”。举例,土葬一位逝者一般开支5000元,城市居民约7000元。经火化,就得增加开支约2000元,包括遗体冷藏、接运、整容、火化以及骨灰盒等。市民还要另掏骨灰安放费(占地1.5平方米)约1.5万元。
强 制火 化与国 情与民 心不符,农村很多把逝世的老人被迫偷偷半夜偷埋,悲痛还不敢表露,有悖于中华传统孝道。有的被发现还被逼取尸火化,花钱不说,百姓心里有怨 愤。
反对强 制火 化,并不意味着就要“与活人争地”。生态葬,就是不留坟头、不立石碑、不影响耕作。丘岭山区还可在上面植树,有利绿化改善生态。
朱勇说,殡葬业的污染是可防可控的,只要采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基本可以消除火化污染。2010年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减少火化率下降趋势。
火葬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土地、森林资源,为群众节省了大量的丧葬费用。”有民政官员说。
2009年底,民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坚持推行火葬,逐步扩大火葬区缩小土葬区,推行政府承担火化费用等。
实行火葬、改革土葬,特别是对改革的方向和方式,殡葬服务和价格等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议,目前,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大多数地区都被划为火葬区。河南128个县区几乎全部是火葬区。
50年殡葬改革何去何从?
我国殡葬改革,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1956年,中 央工作会议提议,所有的人死后都实行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当时的国 家领 导人及各界知名人士151人在倡议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此,殡葬改革拉开帷幕。
史料表明,前期的改革,并没有强制的意思,当时每年火化数量保持在200万具左右。
1985年,我 国发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确定了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划为火葬区,在火葬区倡导推行火葬;人口稀少、偏僻山区,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划为土葬改革区,实行土葬。1997年7月,《殡葬管理条例》颁布,继续把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作为殡葬管理的方针。
面对是否应坚持强制火化的争议,民政部门认为,火化政策已经实施了50多年,不能倒退,应当继续坚持,不能动摇。
但提倡生态葬人士则认为,1956年的《倡议》实行火葬,但其初衷是破除迷信,不留骨灰不占土地。54年过去,施行效果已走样变味。强制火化伴生腐败,假火化、真证明,交钱不火化,送钱顶火化,罚钱算火化,殡葬已由公益变成了谋利、暴利行业。骨灰盒、碑刻、墓地位置等已有新等级化,好像已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价格三等九极,成了新的谋利手段和现代迷信。
纵观全世界,不论信仰如何,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强制火葬,都是实行火葬土葬自愿原则。
强制火化违背民意,应该取消,采用什么葬法,可以由群众自愿选择。
自愿选择的结果很可能回潮到土葬,传统土葬使用棺木可以改革。我国各地荒山秃岭多的是,也需造防护林。可划定区域土葬,深埋一位逝者,可规定其亲属必须自费负责栽植活一定数量的松柏树木或大叶女贞、银杏、核桃树等,绿色环保节约。使荒山、秃岭等变成秀美山川和绿色长城,造福后世。
【央视调查】洛阳网上炒卖墓穴 疯狂扩张非法公墓!!@@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两平方米的墓地开价30万
在洛阳买房子,价格较高的是每平方米5500元。但要是买块墓地,按面积开价的最高能卖到每平方米7000元。4月1日,有读者向本报报料称:洛阳一块两平方米大的墓地整块售出,开价30万元,平均下来是洛阳当地房价的近三十倍。
【现实】
两平方米的墓地 开价30万
“现在的洛阳,房价在观望,但是墓地价在狠涨,所以买墓地绝对升值。”记者暗访时,洛阳涧西区拖厂体育馆附近几家陵园的推销人员介绍说,目前在洛阳挑一块2平方米大的墓地,因为所在区域不同、石碑材质不一样,价格也不等,最便宜的将近7000元,稍微好一点的就要三四万元,再好一些的就要30万元甚至更高。
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墓地的价格是房价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当记者电话咨询是否有更好的墓地时,几乎所有的销售员都会很热情地讲,你先到墓地看一看,不方便的话,可以免费接送。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和条件来进行设计建造。也就是说,只要肯出钱,价格上不封顶。
【陵园】
清明时节 月销售额超百万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很多人愿意把至亲的墓地选择在邙山,对丧葬费用也是“一掷千金”。生前勤俭不一定能住上好房,但死后一定要风风光光住上豪华的“冥房”,成为高价买墓者的共识。
在洛阳邙山头,不到一万元的“经济型墓地”面积只有一平方米,位置也大多在边边角角,基本没人愿意要;稍微好点的墓地卖到2万~3万元;位置再好一些、处于中间地段的,碑石是质量上乘的艺术碑,价位都在几十万元左右。如果想买到经济适用墓地,只能去伊川县等“非主流”地区。清明节是购买墓地的高峰期。一位陵园业务员自豪地说:“这个月我们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洛阳墓地价格,普通的,价格在6000到10000之间,面积都一样大,区别在于石碑的大小和材质。
豪华的,可能要20000以上。这与占地面积、朝向、石材装饰程度有关。
洛阳的墓地并不象有些人说的那么贵。墓地比房价贵很正常。
在同样土地面积上,房子可以盖好几层,有的盖几十层,而墓地只能建一层,当然要比房子贵。
http://gb.cri.cn/27824/2010/04/03/3365s2805489.htm
来源:新 华 网
临近清明,有媒体在经过调查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比较,结论是:比房地产业还要赚钱、还要利润高的行业是殡葬业。
4月2日央 视《新 闻1+1》播出《死不起?》,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举一个例子,比如拿一个骨灰盒来说,批发价只有200多块钱,但是到了消费者手里的时候,价钱可能已经逼近2万。而且像太平间,它在整个殡葬行业这个链条中的作用,可能已经大大超乎了我们普通人的想象。
(播放短片)
解说:
1045元,昨天上午,民 政 部公布了对各地殡仪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调查结果,样本集中在各地的中等殡仪馆。五项殡葬服务项目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骨灰盒。结果显示,五项殡葬费用在全 国平均值为1045元。但是这个数字和公众的感受却相差甚远,因为“死不起”的说法已经广为流传。而殡葬业也已经连续数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列。
李先生(市民):
其实一般情况下去太平间的人,所有家属都是怀着一个悲痛的心情去了,他们不能在这些事情上还赚钱,我觉得昧良心。
解说:
李先生,北 京人,一个多月前,为父亲料理后事时曾结算了医院太平间的费用,共花费2570元。然而事后仔细核对票据时发现,很多东西并非必须购买,一些明码标价的项目收费也高于定价,而有些东西更是收了费却没有享受到服务。
记者:
没征求您同意的有几项?
李先生:
当时有小陪灵花圈,尸单也算是没有征求我们同意的,还有一个是盖棺罩、驱邪辟邪露、金山银山、路钱和引路幡,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征求我同意的。
解说:
最终,李先生通过找医 院理论,向物 价局投诉等方式,被退回了1355元。李先生实际真正需要的花费只是1215元,比较之前的2570元尚不到一半。
有记者暗访后发现,很多人都有过像李先生这样的经历,太平间收费混乱在行内是公开的秘密。事实上,像遗体接送、存放、活化等基本项目,目前都是政 府定价,民 政部调查的数据也表明,全国各地基本相差无几。离谱的价格集中在骨灰盒、花圈这样的丧葬用品上。
商家:
这个是紫檀的。
记者:
这是纯紫檀的吗?
商家:
要说纯啊,都得有主料有辅料,没有说纯的。
记者:
三万八啊?
商家:
对。
解说:
这是另外一家标着檀香木做的骨灰盒,原价23800元,买家刚要还价,商家就主动把价格降到了8000元。
商家:
我这个标得高,这跟您说的是实在卖价。
解说:
不只价格有水份,一个店员还展示了骨灰盒夹层中的秘密。
商家:
都知道好木头沉,那是中间加了东西,这是纯木料的,是一块板。
记者:
实际(好的)应该是这样的,有做假的时候就在这里面再加一层?
商家:
对。
如此做假,一般消 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是无法切开鉴定的。更让人惊奇的还有这种标着“用中 国航 天军 事尖 端太 空材料钛制造的骨灰盒。
记者:
这钛是不是特稀有啊?
商家:
特稀有、特珍贵,全是航 天航 天 器这上面的,人死了“灵 魂”要上天啊,是这个概念,这东西(木质骨 灰盒)能上天吗?开玩笑,是不是?
解说:
这位老板说,清 明 节到了,这两天骨灰盒优惠,一个只要3700元。
商家:
它的体积要比(其他骨灰盒)大,全部两毫米钛板的,一副眼镜架2000多块钱,才放5克钛,这2.5公斤钛(才3700块)。
解说:
无独有偶,几天前,天 津《城 市快 报》记 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个批发价不到260元的骨灰盒,在北 京、天 津、河 北等地居然卖到了16000元,差价接近70倍。
入土为安是逝者的普遍心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借助中介服务组织才可以完成这个心愿。但现实是,要想实现这个心愿并不容易,它需要活着的人付出大把的金钱。
据统计,北 京现有合 法公 墓33处,其中最便宜的为树葬的墓葬方式,一平方米价格单穴3000元。一般墓地均在3万元一平方米以上,最贵的则高达近百万,墓地价格高过房地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主持人:
岩松,我们自己的记 者在做调 查的时候发现,很多殡 仪馆,比如说在北 京,它是不允许你自己带着骨 灰盒去的,只能用我自己提供的。你分析这时什么原因?
白 岩 松(评论员):
很多人说“死不起?”,背后是什么原因?其实回答起来非常简单:第一,最主要的当然就是垄 断造成的。其实我们要去连线一个天 津采访这方面的记 者,答 应得好好的,临几个小时前手机关了,说要去农村出差,拒绝了这个连线。我特别理解他的担 心,他可能也感受到了某些压 力,因为这涉及到地 方的面 子、形 象以及有关政 府部 门,所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理解他。
为什么理解他,又看到了背 后的这些东西呢?你想想,我们现在在这里是一个存在着高度垄 断的这种行当,而且民 政 部门有的时候具体管 理殡 葬的,按理说应该政 企分开,结果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他既是管 理者,同时又是经 营者,你认为他会自己剁自己的利益吗?很难。因此就在这儿形成一种垄 断,你必须在我这儿买。所以,第一大问题,现在让人“死不起”的是垄 断造成的。
主持人:
刚才你说第一个是垄 断,第二个是监 管。比如说像人,一旦逝去了以后,一直到火 化,这个程序并不多,市场监 管可能牵涉到的(并不多),怎么会缺 少监 管?
白岩松:
这可不能用“好像看似不多”,去世了然后送进太 平间,存放一、两天,然后追 悼仪 式,然后就火化了。看似程序非常简单,但是这里的道道太多了。比如说,在一个太平间里就能给你拿出一个单子来,有几十项的收 费项目。你想想,在悲伤之中的人,他会有这么清醒的判断吗?假如不是他悲伤中主要的家属,是单 位的人替他去办的时候,一定征求过家 属的意见,家 属99%会说挑好的。帮办的人就会理解成是挑 贵的,那可能该有的项目都有。
主持人:
所以,刚才短片里面提到的那位李先生,我挺佩服他的理智的,就是在悲痛之余他能看这个单子,而且能把这笔钱找回来。
白 岩松:
是。其实就因为一方面是垄 断,另一方面缺乏监 管,背后也有着,管 理部门本身就是裁 判员、教 练员、运 动员都兼为一身,这是一种因素。然后大家这种特有的丧 葬文化促成了他,在这件事上谁都不会有经验,因为对一个家庭来说,往往是五 雷轰 顶,诺大的打击、巨大的悲 伤,这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因此,垄 断之后市 场可以定价了,于是就会出现刚才记 者采访当中的(现象),(批发价)200多块钱,但是卖的时候会卖到1万多。可是当记 者到这个特 有的殡 葬用品批 发市场采访时发现,原来价格是这么低,而他们都会告诉你,那些部 门就是从我们这儿进的货,但是一转手60倍、70倍、几十倍轻而易举。而又有几个人会在事后去拿着单子去仔细地看呢?而且,事后即使有家 属拿着单子仔细看的时候,会不会怕死 者不安 宁,然后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了吧,反正就这一次。但是,对于殡 葬部 门来说,一天忙着呢。
主持人:
殡 葬就是希望逝 者能够体 面的、安 祥的、有尊 严的离开,但是作为生者,我们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到这一点吗?
(播放短片)
昨天下午,杭 州市中心的一块挂 牌价不到8亿 元的土地,在30轮争夺之后,拍出了20亿2千万元。
近一段时间来,重 庆的房 价也是在不断的上涨,重 庆 市政 府该如何来应对呢?
字幕提示:网 络资料
同期:买不起房怎么办?
人必须要有远见,现在土 地贵所以房 价高,那以后我死了这坟 地肯定也高啊,我现在先买 坟。我去问去了,您这有没有便宜的?没有,都挺贵的。那您看这有没有经 济适用 坟,我能不能先来一个,我先住着。
墓 地销售人员:
亭 子 墓是100万。
记 者:
多大?
墓地销售人员:
地下2米乘2米的。
记 者:
你们是刚开 发的时候就是这价吗?
墓地销售人员:
不是,肯定是逐年浮动。
记 者:
这也涨,怎么跟房地产似的?
墓 地销售人员:
跟阳 宅是一样的。
解说:
相比房 地产市 场价 格节节攀 升,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城 市周边公 墓的价 格也在热 炒,其升势丝毫不逊色于楼 市,按平米单价计算,坟 价在不经 意间已经超过了房 价。
墓 地销售人员:
都是1平米左右。
记 者:
起价是25000?
墓地销售人员:
起价是25000,最低的,它就是位置不同。
记 者:
这里的一个得多少钱?
墓 地销售人员:
最低的17万。
记 者:
那一排还有吗?
墓 地销售人员:
最顶的,最顶的都没有了。
福 寿 园工作人员:
土地涨 价了肯定要 涨,平均要涨10%。
市 民:
三十万、几十万,我们的退休工资一千几百块,到哪里买得起。
市民:
我觉得贵了点,双 穴的话可能要十几万吧。
我是不想被 葬在那儿的,我总想买 个墓 地吧,我前一辈 子苦 到现在,80岁的人,再把我放到那个地方,我觉得对我们老 人太不关心了。
位于北 京昌 平的这家墓 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营海 葬业务,选择海 葬的死 者家 属可以将亲 人的名 字刻在这面纪 念墙上。而近20年过去,除了最早一批海 葬者,墙上依然空 空如也。与此同时,墓 园也从2003年开始开发更有利润的墓 地业务。
墓 地销售人员:
在一个树 下面挖一个坑,直接撒骨 灰或者是埋 骨 灰盒,3000块钱,一个低保区。拿着低 保证明过来,你不拿低保证明过来也能买。
记 者:
低保的都是在这儿?
墓 地销售人员:
对,下面还有树葬是6500,盖一个简单的小墓穴,在地下的。
解说:
谈到未来,这里的业务员向我们透 露,今年整个墓 园的销售任务为1500万,而清 明正是销 售旺季,过去的一个月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万,与之相对照的是整个墓 地产业在悄然中蓬勃发展。
字幕提示:电影《疯狂的赛车》片段
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 风上 水,地下CBD,人 生后花 园,按均价仅售人民币三万元整,值得一生典 藏。
您这,还有没有点再便 宜点的?
你把话都讲成这样了,那抱 歉了,我们这里是墓地中的CBD了,没有 钱的话可以考虑,请到庙 里供 养。
面对越来越高的丧 葬费用,我们来听一听一位专 业人士的看法,他是来自中 国殡 葬协 会专 家委 员会的秘 书 长伊华。
秘 书长,您好。
伊华(中 国 殡 葬协 会专 家委 员 会秘 书 长):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您给我们说一个数字,比如说像生活在北 京、上 海这种大 都 市的人们,如果要在在 世的时候为自己死 后准备一点 钱,准备多少钱就够用了?
伊华:
我觉得,现在对整个丧 葬消 费,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实际上大家还是有一点误 区的。刚刚电 视片里放到的,就是各地的墓 价包括殡 仪消 费,各方面的价格在不断地攀 升。实际上这是个事实,在这个事实的背后实际上有很多原因构成。刚刚您的问题就是,现在目前如果我在生 前要把后 事进行处理的话,我应该准备多少钱?他有不同的需 求,比如说,现在我们拿上 海来讲,对一些特 困的、贫 困的丧 葬用户来讲,他千元就可以办丧事。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一万块钱左右就可以料理他的丧事。还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家庭条件好的,或者是社会背景比较强的,他愿意花费多一点的钱,这些人也可以得到一种消 费需 求的体现。
主持人:
说到这儿,秘 书 长有一个问题,人 当他离开这个人 世,他是不是有尊 严,他是不是很安 祥,跟花多少钱给他办后事是不是成正比?
伊华:
我觉得这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有些在丧 葬消费当中他不 花很多的钱,但他依然做得很有尊 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在节地葬 产品推销的过程当中,有很多花 坛 葬、树 葬、草 坪 葬,包括海 葬的这些人,他们实际上选择这种节地环 保的葬 式,不是因为他的消费比较低 廉,就是子 女对他没有孝 心,或者他自己离开的没有尊 严。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葬 式,同样在某种意义上,它也体现了一种对整个资 源热爱、爱护的一种想法。
主持人:
好,谢 谢秘 书 长,谢 谢您!
白 岩 松:
它其实背后跟中 国传 统的这种面对死 亡的文 化是紧密相关的。我猜想今天的这期节目收视率不会太高,因为很多人一看这个话题,就遥 控器一按跑了。因为什么呢?我们在面对一个大家平常比较忌 讳的话题。这种忌 讳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不谈论它,其实人生就是生、老、病、死,谁都回避不了。但是由于我们没有一个宗 教进行这种支撑,因此大家不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更平静的谈论它,其实内心又都恐 惧。当出现亲人死 亡的时候哭 天抢 地,而且往往有时候孝 子要通过多花钱来体现自己的孝 顺,就好像要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的幸福、孝 顺等等,全部浓缩在我要给他办一个厚 厚的丧 事上,正好让那些想 挣 你 钱的人钻 了大大的空 子,你以为你花了16000元或者18000元钱,给父 母或者离去的亲 人买了一个那么好的骨 灰盒,其实成本价才200多元,他利用的就是你传 统文 化中间的这种心 理。
所以说,丧 葬费用的不断提高跟我们自己的心态是密切相连的?
白 岩 松:
当然。其实,我觉得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方面,首先要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 题是,我们要规 范这个市场。包括有人提建议,中 国已经有很多个城 市医 院的太 平 间已经取消了。因为好多人可能没算这笔账,接近90%都被个 人承 包了,它并不是医 院太 平 间的概念,已经被承 包了。因此,乱 收 费、多 收 费等等屡 见不 鲜,现在希望能够把它取 消,规 范化。
第二,政 府应该慢慢地像很多城 市开始做的这样,把殡 葬业当成一个社 会公 益事业,带有某种公 益的事业。另外加强监管。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改变中 国 人面对死 亡的这种态度,和好像不多花钱就不 孝的这样一种感受,活着的时候过好每一天,而走了的时候就像那句老话,死 如秋 叶般静美。其实,树 葬、海 葬或者怎么样,如果我们回忆生活中的每一天,跟父 母、跟亲 人在一起都很开 心,这是最 好的一生。
主持人:
也就是说,用一种像树 葬、花 葬、海 葬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亲人平 平静静、宁静的 走,这是最好的纪念?
白岩松:
我说的就是,活 着的时候,每一天大家都过得很好,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孝 顺吗?如果有矛 盾也尽量地去化 解,然后在走之后的时候,其实就走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是改 革的这样一种丧 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