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金融界:银行差异化发展方式成主流


  全国城商行金融精英汇集重庆:银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式成主旋律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于2010年4月1日在重庆举行。图为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肖远企主任(右三)、胡祖六博士 (右二)、台州市商业银行陈小军董事长(左一)、河南银监局支德勤局长(左二)、江苏银行黄志伟董事长(左三)、广东银监局刘福寿局长(左四)、北京银行闫冰竹董事长(右一)。蔡律摄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陈伟鸿先生主持第一论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右一位台州市商业银行陈小军董事长、右二为贵州银监局王岩岫局长。蔡律摄



  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肖远企主任(左二)、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左三)、胡祖六博士(右三) 重庆银行行长甘为民(右二)、内蒙古银监局薛纪宁局长(右一)在第三论坛《小企业金融服务》上发言。蔡律摄

  重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金融盛会——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2010年4月1日在重庆隆重召开,全国144家城商行董事长和行长,以及各银监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他强调,城市商业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发表《重庆宣言》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发表《重庆宣言》强调: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明确市场定位,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对小微企业、城镇居民、社区建设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严格遵守监管要求,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强化合规经营意识,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完善公司治理,坚守风险底线,着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切实建立风险防范和抵御的长效机制。在中国银监会的监管引领下,我们将以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开创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引领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渐成长为我国金融领域中一支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生力军,为助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地位日益重要,一些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长为中型股份制银行,并实现跨区域发展和上市。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中国金融体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我国金融系统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全国144家城商行董事长和行长,以及各银监局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城商行发展大计。蔡律摄

  截至2009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5.68万亿元,存款规模达4.65万亿元,贷款规模达2.89万亿元,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38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155亿元,较年初增长了42%。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坚守风险底线,各项监管指标持续向好。截至2009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376.9亿元,比年初减少108.8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1.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82.23%;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96%,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标杆率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各项监管指标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整体保持了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



  座无虚席。蔡律摄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3场分论坛,是本届论坛的亮点之一。何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全国城商行金融精英在重庆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智慧的碰撞。

  重庆银行董事长马千真做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主题报告中指出,城商行从规范管理、文件经营、加快发展,到增资扩股、跨区域经营,逐步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抓住结构调整机遇,找准发展方向,开展错位竞争,有效控制风险,形成经营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城商行要坚持地方、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服务方向,进一步突出经营特色。坚持三个服务的定位是城商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新的形势下,城商行需要进一步把握发展方向,坚持细分市场和客户,搞好网点布局和产品开发,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地缘和决策优势,以客户为中心,在巩固公司业务的同时,创新消费金融和小企业业务,提升服务质量,开展错位竞争,走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专注于特定行业和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再在横向上,进行各线条内部,分层次、分地域的职能架构设计。同时,审慎开展内部控制评估,不断完善新架构下的内部控制流程,从整体上做到信息畅通、流程清晰、权责明确和风险可控。



  参与第二论坛《城市商业银行热议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讨论的嘉宾、银行家。蔡律摄

  城商行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城商行要进一步突出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在科技、低碳、环保等新兴经济领域,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或其他新型担保方式的具体运作模式,在授信流程、评审标准、贷后管理等方面,实施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强化与中小客户相匹配的产品设计、流程再造和管理能力建设,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信贷文化、政策和流程之中。

  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肖远企主任认为:城商行同质化发展的风险有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二是容易集聚风险,并且也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所以也是因为这个考虑,我们提出来要“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道路”。

  贵州银监局王岩岫局长认为,城商行无论是与国有银行还是海外的银行相比差异都比较明显。海外这些银行或者国内的大银行在金融创新、衍生业务等方面具有优势。国内这些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上千的网络还有海外分行等网络,而我们城商行没有这么多的网络。所以我们有很多客户需求达不到,即使很多城商行也想在其他省来做或者在海外做,但客观硬件达不到,这是我们的弱势,这也是我们资本金的约束。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先生主持金融家们的脑力激荡,他知识丰富、反应敏锐,成功主持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蔡律摄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主要的特点:第一,要有地域的特色,比如说贵阳、安顺等这些城商行大股东都是地方政府,所以服务当地是基本概念和大股东对他的基本要求,所以他们的特色出发点之一是服务于当地。第二,还有就是业务特色。城商行应该适当的找准其所在地域经济的特色,比如说贵州的茶叶、烟草等,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业务特色。同时要做到四个知道,知道客户、知道业务、知道风险、知道交易对手。第三,城商行应该服务于中小企业地方经济,应该有自己的地方客户。第四,监管上要有差异化。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我们要有我们的监管特色,包括对它资本金的补充,包括跨地区经营,我们都对城商行量身订做。在此同时,也要严格监管,有些城商行要注意单一大客户风险。

  经济学家胡祖六博士认为, 城商行这十几年来确实发展很快。1991年那个时候还叫城市信用合作社,那时候问题也比较多,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我们现在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道路,肖主任也说了这个含义,这是很大的挑战,但是也有很大的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差异化特色道路并不只是我们城市商业银行需要面临的课题,也是我们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整个中国的经济,这些发展都要创新。我们回去以后,全球把我们国家包括这次“两会”都谈这个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新的增长模式。因为看我们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模式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我们的金融体系肯定是受到高度信赖银行的体系。第二个特点,我们的银行业注重企业服务。第三个特点,重投资、轻消费,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工业企业都是投资基建这些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多。第四个特点,现在的收费收入比较低。我看到目前更多的是贡献。特别是银行,不管规模大小,差不多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我们在这140家城市银行里面,未来的行业的领军者一定是在这些差异化做得有特色的机构。

  台州市商业银行陈小军董事长认为,作为一家小银行首先第一个想法就是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把资产分散,我们就去寻找一些比较小的客户,我们现在的客户基本上是小微型的,200多亿的贷款,平均部门只有45万。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进一步发现商机,我们发现这个领域做的银行比较少,商机也比较大,所以这个地方的利率定价是我们在做的。这里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个难题我们从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已经破解了,我们已经突破了地域、人文的束缚。我们现在突破到什么程度呢?一个陌生的企业,我们可以两天之内把财务状况搞清楚,如果说一个熟悉的客户,我们可以利用可取的方法提供到位的机制等。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摇摆,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去年我们的资本回报率是35%,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改变,我们就继续朝着这个特色化的道路去迈进。我们想把我们技术与方法用到别的地方去复制去推广。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生动讲述电影《集结号》风险管控的案例。

  招商银行马蔚华认为,银行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是双刃剑,如果你指望风险是零的话可能收益也就没了。所以作为一个商业银行的管理者,面临的风险很多。利率改革之后又多了市场风险,现在操作风险这个概念也是每天都离不开的,最近又出了一个声誉风险,反正风险是越来越多。此前工作中,我曾遇到两次流动性风险,这两件事给我的教训是,作为银行风险的管理是万万不能忘记的。在风险的管理上,银行最主要的是建立制度。比如招商银行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制度、执行制度。这一点包括各位同仁在内都很注意。我自己的体会,光有制度还不够,作为银行制度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因为很多制度都是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换来的,制度是产物,制度随着银行的发展肯定会有漏洞,你执行制度不能迷信制度,因为制度是被动,上面的制度下面就有对策。风险要从根本上防范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文化就是你把这个银行的风险和全体员工的利益价值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和银行的利捆在一块儿的时候,制度就得以体现。

   包商银行李镇西董事长说,我们在座的大家都是做小企业的,我现在是越做越小,小到3千块钱都可以贷。所以把这个小额市场细分以后,小企业做到微小企业,有人笑话我说你怎么越做越小啊,但是我觉得越小越好。所以我们这边一直做这个东西,这边做的情况已经五年了,国家银监会在指引,从那个时候在做一直没有变。在过去我们做城市商业银行也在反复在变,变来变去要做大,最后我们从05年以后始终没有变,现在效益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去年的全行不良率0.52%,我们微少企业不良率0.72%,我们回收率应该是将近100%。我们这五年达到一个什么能力?我们现在微小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的效益是109万,这是税后利润。而上一年是是75万。所以说这个情况确实我们经过这几年反复的实践与琢磨很有意思,所以我现在在小企业金融服务这个海洋里遨游得越来越愉快。其实今天的会议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我觉得也是市场定位的问题。之前我们曾说,你究竟是要为100%的客户提供20%服务,还是要20%的客户提供100%的服务?这就是差异化的问题。



  金融家们的演讲幽默、风趣、睿智,富有感染力,会场气氛活跃。图为重庆银行行长甘为民等在聆听嘉宾发言。

  重庆银行行长甘为民说:刚才都说到发展方式,我想我们现在城商行未来的发展目标应该是风险防范之下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中小业务应该是我们发展基石。我觉得中小企业应该说市场非常的广阔,客户群体非常大,收益很高,应该能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同时也是我们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化解现代企业结构,克服结构和收益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也是城商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选择。我们推出了独立的专营机构,重庆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中心是全国首批、西部第一家。

  第二,我们专门的队伍,同时还有专门的信贷流程。因为小企业的特点是短、频、快,我们根据小企业的特点设定快捷方便的这么一个审批流程所以说必须要有专门的评审体系和审批流程。同时,还需要有专门的激励考核办法,同时还应该有适合市场中小企业客户经营服务需求的特色产品。我们重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实施来看,效果非常好:第一是满足了需求,第二是改变了客户的信赖结构,提高了优化作用,同时对我们营利能力的提高、风险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胡祖六博士说:有一位大师说过,对商业银行来说,没有太坏的风险,也没有太差的信用风险,只有错误的风险定价。贷款就是金融服务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定价这个是有智慧的银行家做的事,这是风险定价定对。

  蔡律   2010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