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者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量在价先,或者说,股市上什么都可以骗人,只有成交量不会骗人。此话说得尽管有一点太过于绝对了,但大体还是没有错的。事实,在证券市场上,无论是机构主力还是中小散户投资者,无一不对市场量能的变化(不管是个股还是大盘)特别的关注。量能的搭配问题。
一般认为最能的大小反映了市场对于指数(或者个股)后市的看法,看好自然会进场买进,而看好的越多,买进的也就越多,其成交的最自然也就随之而放大,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家都不看好,都不愿意进场买进的话,则成交量自然也就萎缩下来了。但是,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同样是放量或者缩量,一定要关注其当时所在的位置。否则的话,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比如同样是放量,低位放量与高位放量就完全是两码子事情,低位放量很可能是主力因为看好市场(或者个股)的后市而进场吸货,此时投资者不一定非要立即就抢进去,因为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个股也好,整体市场也好,往往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整之后,量萎缩到一定程度,已经到了缩无可缩的时候,因此,一旦有主力开始买进(此时的主力买进一般都是试探性的买进,目的是看看市场到底还有多大的抛压),其价格往往上程式较快,但是,除非是有突发性的利好,否则的话,一般在随后的数天内其价格会慢慢的再次回落下来,甚至还有可能回落到更低的价位,从而让市场产生还没有跌到位的错觉,结果开始大量出货,而量能自然也就随之开始放大,这才是投资者进场的最佳时机。而当指数(或者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处于高位之时,量能的突然放大投资者就应该保持警惕,要随时准备出手了,一般说来高位第一次小幅度的放量往往是主力出货的前兆,尽管之后股价仍有可能再创新高,但那只是主力为了出货的目的而拉高了,此时,投资者一定不能贪婪,而应该及时清仓出局,把后面带刺的一段鱼尾让给别人吧,千万别让“刺”扎了自己的嘴。
相反,对于那些无量创新高的股票(大市用此判断则需要谨慎了)尤其应该关注,而虽然股价在创新高但却异常放量的个股反而应该小心谨慎;而对于那些已经下跌了一段面时间,价位离其最近的高点(或者历史最高)已经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越大越好)的股票,越跌越放量的话,则是投资者进场的好时机,至少应该可以做个不小的反弹,甚至反转也不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