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发展目标,城市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是一种更高端、更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形态。简单的说,世界城市是对全球经济、政治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是对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以及战略性通道具有控制和影响的城市,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融合的多元文化中心。
最近几十年,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个国家、各个城市都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到了战略层面,并以此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汉城等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其它因素限制,这些探索并不是十分成功。相对而言,北京市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探索上最为成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第二大科技园区。可以说,北京市是世界城市里面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领先者。
纽约是全球的金融和商务中心,其高新技术产业的锋芒似乎永远无法过分展露,但这并不影响以数字媒体、数字内容、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纽约的发展,他们都集聚在曼哈顿41街区南部的“硅巷”内,硅巷的形成和发展是政府和纽约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伦敦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M4高速公路通道地区和泰晤士河谷地带,那里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成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这些地区的发展都充分的发挥了当地的特色,并得到了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巴黎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法兰西岛科学城,共集聚了法国60%的大学和43%的科研机构、8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万多名科研人员,法兰西岛科学城是在“基因谷”科技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兰西岛科学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政府政策引导和民间力量的双重作用。
东京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情况并不是十分明显,比较著名的是市内的东京科学园以及外围郊区分布的高技术制造业,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著名的筑波科学城,国家研究机构及其大部分研究预算自己都投资在这里,筑波的发展充分借助了政府的政策扶持。
汉城的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江南区的德黑兰科技谷、汉城科技城和大德科学城,其中最著名、发展最好的是大德科技园,入住的研究单位大多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大德科技园从前期的规划、后期的发展到企业的研究活动都得到了韩国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虽然北京在金融、商贸、文化等方面在世界上都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北京最为突出的优势是高技术产业,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地——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什么高技术产业能在北京取得良好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形成了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并且在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我认为,中关村高技术产业发展成功的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改革为先导,不断营造适宜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浪潮。同时中国在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开始了一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中关村地区,以陈春先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员率先突破传统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兴起带来的技术动力和市场机遇,从科研院所走出来,“下海”创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逐渐形成了后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雏形——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可以说,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也成为中关村发展历程中永久不变的主题。从科技人员下海创业到“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试验探索再到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深层次改革,中关村在机制体制创新中不断探索我国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路径和方式。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中关村是我国民营企业萌芽和成长的摇篮,从我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在中关村出现以来,民营机制所体现出的高效率、快速发展、灵活多变、创新驱动、市场引领等特征在中关村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政府在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及其显著的作用。从1988年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1999年《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005年《关于支持做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再到2009年《关于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关村逐步形成了在局部科教资源相对密集区域顺应知识经济要求,中央与地方协力,各部门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了中关村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的能力和手段。
第三,以历史为基础,培育出独特的中关村创新文化。中关村继承了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民主、科学”的理念,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时俱进,营造了“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塑造了“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企业家精神,形成了“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产业报国”和“率先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群体意志,成为中关村凝聚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源泉。“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的理念、“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和“依靠科技创造财富”的价值观丰富了中关村创新文化。
作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上还没有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城市的成功案例能够为我所用。因此,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探索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必须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体现世界城市特征的名片。目前,中关村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未来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市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抓住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以中关村示范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北京市“世界城市”最闪耀的名片。
2010-04-16 | 用战略性眼光看待“个人尊严”
2010-04-14 | “物联网”的发展将引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
2010-04-12 | 大宗商品将进入运营时代
2010-04-10 |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崛起的十年
2010-04-08 | 关于专业园和工业小区的空间差异
2010-04-06 | 来自硅谷的投资人:朱伟人
2010-04-02 | 从中国制造到大宗商品
2010-03-31 | 中关村与硅谷:从学习到多层次互动
2010-03-29 | 区域品牌建设要重视地名价值的提升
2010-03-26 | 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跨越式转变